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科技兴检” 硕果满枝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质检工作剪影

    作者:吕贤如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10日 04版)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质检事业一路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兴检”硕果累累,1991年—2008年,质检系统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17项;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三等奖各3项。

        质检总局相关直属科研院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目前,质检技术机构已基本实现在规模、技术水平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机制和功能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在运作和规范上与国际通行做法相符合的目标。

        “十一五”前3年,计量院鉴定验收的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950余篇,申请专利34项。该院自主研发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比国外最高同类标准的准确性高了10多倍;原子喷泉钟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备完整的独立自主时间频率计量系统的国家之一;光电比较仪(或高温计)系统非线性测量装置的建立、10伏约瑟夫森结阵电压基准、激光功率能量计量标准装置与新型激光测量仪器系列研究等项目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计量科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用也日益凸显。为嫦娥探月工程专用器件提供计量测试、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进口的星空探测器和测量设备进行了微光照度校准验收、为该工程助推火箭的燃料罐容积进行现场测试、成功研制输液泵检测仪校准装置和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三峡工程急需解决的水大流量准确测量问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五”期间,在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的推动下,标准专项成果不断涌现:共研制国际标准30多项、研制国家标准500多项、研制行业标准1000多项,研制并建立检测方法100多项,对促进我国技术标准整体水平的大幅提高,重大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重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检验检疫领域科研工作者们快速反应,先后在应对红火蚁、禽流感、红心鸭蛋、输欧米制品转基因污染、生物反恐、舞毒蛾、二甘醇牙膏、“老干妈”辣酱、输美宠物食品、出口玩具涂料污染、输日水饺中毒事件、地震灾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奥运食品安全检测保障、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及防控甲型流感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一系列检验检疫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很成功。

        历经30年艰苦创业,特检院先后攻克了12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90多项技术成果、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攻关重大优秀科技成果奖、3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截至2008年底,该院完成的131项特检科研成果,大都实现了应用转化。        (本报北京10月9日电 本报记者 吕贤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