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5月10日 星期日

    “中国”域名提升网络话语权

    方家平 《 光明日报 》( 2009年05月10日   06 版)
    5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主办了“.中国”域名全国应用普及行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文域名发展工作,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逐步推广应用。图为启动仪式授奖现场。齐柳明/摄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宣布与新浪网及所有中文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网络接入服务商联手,启动“中国”域名解析情况全国公开测试活动,以做好“中国”域名全球正式启用前后的衔接和过渡准备工作。笔者自发地参加了这一公测活动,感受到了“.中国”域名带来的全中文上网的愉悦体验。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这个顶级域名已经成功配置解析,应用普及指日可待,更标志着中国将加速扩大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电脑和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的,因而英文长期以来霸占着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对于3亿多的中国网民而言,由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英文域名无疑是摆在中国网民面前的一道壁垒。这道壁垒既制约着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也使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话语权难以承受之轻,形成“大国小话语权”的不对称之状。 

        一个国家的网络话语权,是互联网时代国家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的控制力。谁能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能控制资源,主导话语权。域名的争夺是网络时代话语权争夺的关键战场。互联网域名相当于主机在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是国家的重要资源。能否拥有基于本国语言的域名是衡量一个网络话语权甚至国家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元素。 

        拥有世界上网民最多的互联网大国,如果不拥有自己标准的中文域名将是大大的悲哀。幸运的是,中国互联网精英们一直在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不懈努力。“cn”域名、中文邮箱标准以及“中国”域名的相继成功推出,就是中国争取网络话语权的阶段性成果。 

        当我们沉浸在汉化互联网的兴奋之时,殊不知,每一项中文标准推出的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感慨与道不尽的艰辛。不需要列举国外如何阻挠中文标准的具体事实,单就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等组织多为以英语为母语的成员来看,就可想象中文标准通过的不易。 

        截至2008年底,若按照网民使用语言分类,在全球15.74亿网民中,使用中文的网民为3.21亿。偌大的中文网民群体,应有自己语言的域名。中国经济在崛起,中国互联网也应崛起,在网络话语权力的争夺中获得一席之地。“中国”域名进入全球互联网体系,无疑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开创性举措,中国互联网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域名擂台。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域名的启用将会冲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的英文域名,有力地助推中国提升互联网控制力,进而促进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看似简单的“中国”域名,事关网络的话语权、国家的安全甚至国家的主权。联合国信息峰会的一次决议曾写道:“域名管理权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互联网上国家的主权。”当一个国家重要网站的域名被人破解之后,直接损害国家安全,间接危及国家主权,这绝不是骇人听闻,“中国”域名有利于从源头上建立起防护机制。 

        互联网大国不一定是互联网强国。“中国”域名的应用让世界看到,中国正走在互联网强国之路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