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场站:空军战略转型的支撑力量

    空军后勤部部长朱洪达少将

    作者: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09版)

          国防和军队建设,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与国家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战略空军,实现空军转型,必将牵引空军建设发展理念、力量运用、武器装备、战法训法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变革。

          场站是航空兵部队的基本依托,是空军转型建设的基础支撑力量。全面建设现代场站,其内在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体系建设思想,提高以信息化、正规化为主导的飞行整体保障能力;主要标志是实现建设体系化、模式基地化、保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手段信息化、能力多样化;基本特征是建设作战型、综合型、效能型、服务型场站。

          要加紧推进场站保障网建设。

          “体系对抗”是现代战争的显著特征。全面建设现代场站,要运用系统、科学、融合的方法,将场站战勤、后勤、装备保障各要素结合成有机的整体,通过合理布局、分类建设、信息联接,使全空军场站形成一个综合配套的保障网络。为此,要固网,即对全空军现有场站进行布局优化,固强补弱,补缺配套;要强点,即合理确定场站保障网的骨干支撑点,集中财力物力,实施重点建设;要在解决场站保障能力“瓶颈”上求突破,强化针对性训练,加强装备物资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场站全面建设整体发展。

          要全面推进飞行保障正规化建设。飞行保障是空军后勤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也是场站的根本职责所系。必须牢固树立中心地位不动摇,紧紧抓住正规化建设不放松。要改进完善飞行保障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改善机场飞行环境和保障基础条件,进一步规范飞行保障秩序。要改革创新飞行保障方式方法。空军几十年的飞行保障实践,已经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飞行保障方式方法。随着武器装备大规模跨代发展,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过去一些传统的保障方法已明显不适应,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组织指挥上,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保障手段,研究改进制定下达保障计划、指挥控制保障活动的新途径。在平时保障上,积极与训练、机务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油料、弹药、航材动态消耗和物资需求,采取主动保障、跟进保障、定位保障等新方法,实现训练和保障效益双赢。

          要积极推进场站信息化建设。重点在“内联外通、资源共享、系统融合”上下功夫、见成效。要把场站信息化建设“统”起来。即统住规划、统住标准、统住规范,有效解决自成体系、兼容性差、共享率低的问题。要把场站信息化网络“联”起来。实现场站与各股、连(分队)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实现与飞行和机务部队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全空军的联通。要把场站信息化系统“用”起来,要抓紧现有系统的升级改造和综合集成,鼓励基层单位依托场站综合数据库,研发实用管用的应用软件,进一步丰富系统功能,促进场站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

          要扎实推进科学化管理。牢固树立向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的思想,把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严格按规划、标准和程序搞建设。要切实把资源节约工作在全局中突出出来,场站是资源耗能大户,也是节能增效的大户,必须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场站建设。要积极为基层官兵解决工作生活方面的急难问题,使场站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整体提升。

          要加快推进场站保障队伍建设,努力增强部队战斗力、保障力、凝聚力。要按照人才为本、战训一致的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场站站长要带头抓学习提高,尽快具备军政兼容、指技合一的复合型素质。要加强骨干人才培养,突出抓好战勤参谋、分队指挥员、专业士官“一专多能”训练。要抓好针对性训练,重点是抓好飞行保障组织指挥,以及各专业保障分队全要素、全过程演练,锻炼和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扎实开展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多样化保障任务训练,不断拓展和延伸实战化、针对性训练内容。

          文化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要靠先进的场站文化凝聚队伍。场站应主动适应空军文化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空军场站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场站官兵的核心价值追求,自觉构建具有场站特色的先进文化,为场站建设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