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老枪”新传

    ——记全军装备管理先进个人崔国友

    作者:余子富 吴寒月 毛昭胜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09版)
    图为崔国友(右一)与战友一起研究破解保障难题

           这是一个奇迹:2艘已超期服役10多年的导弹护卫舰,在实兵对抗演习中,打出的4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一位将军高兴地说:“老枪”显示出新威力。

           创造奇迹的,是东海舰队某猎护舰支队装备部长崔国友和他的战友们。

    求人不如求己

           某年年初,正在东海紧张进行的实战对抗演练突然中止,原因是某舰出现故障,舰员不会排除。

           为实现由依托技术人员保驾向依靠舰员保障的转变,刚刚担任支队装备部长的崔国友带领官兵打响向自修要保障力的攻坚战。崔国友采取“舰艇装备人才分流定位”措施,通过将各专业的技术骨干交叉分流、按需编配、科学定位,让他们各尽其才,充分发挥“酵母”作用,带动所在舰艇、所属专业自修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接着,他又组织制订“舰艇装备自修人才培养计划”,坚持每月开办一次培训班;组织编印10多万字的《装备常见故障汇编》下发部队,供官兵学习借鉴……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支队官兵自己修复、排除的装备故障达650余起,从未因装备问题影响任务完成。

           为消除隐患,崔国友带领官兵由被动维修向预防性维修转变。他走厂家、访院所,购置显微内窥镜、红外热成像智能测试仪等高技术设备,并与大学光纤研究中心合作,研制开发出《舰艇全光纤振动监测系统》,使支队的监测能力覆盖主要舰艇装备,避免了重大险情的发生。

           为全方位提升装备保障能力,崔国友把目光从依托部队单一保障移向依托军地一体化保障上。他联合驻地打捞局、救助局、中国海运等单位,开展海上协同保障演练,使这支老装备部队焕发青春,装备保障能力不断跃升。如今,支队舰艇故障率比原来减少40%以上,故障及时修复率达到98%。

    一连串“没想到”

           “没想到超期服役10多年的舰艇装备保养的跟刚出厂时一样,没想到在航率还能这么高,没想到老舰艇打出的导弹这么准!”这一连串的“没想到”,出自海军装备部总工程师董玉臣之口,道出了崔国友在装备保障上攻坚克难的骄人业绩。

           为弄清支队各型舰艇装备现状,崔国友一年有近200天随舰出海。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组织编写《支队装备工作程序汇编》、《装备管理制度汇编》等20余种装备使用管理法规。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支队的装备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2004年初刚组建时,支队在舰队装备管理评比中还是最后一名,而到同年年底,崔国友和战友们就把舰队第一名的奖杯捧了回来。

           崔国友带领有关人员对支队所有器材、器械、仪器、设备进行归类整理,建起融“供、管、运、修”于一体的“机动仓库”、“流动车间”、“应急分队”;开发装备器材技术管理软件系统,只要鼠标一点,器材名称、型号、所在位置,以及联系方式、保障途径等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形成机动快捷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他建立海上编队器材网络,推广使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维修数据分析”、“各类装备故障现象及排除软件系统”等1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取得《应急作战中支队装备保障指挥的几点思考》等40余项学术成果。针对支队使命任务繁重,舰艇大多属超期服役的实际,崔国友在支队党委支持下,带领官兵攻克一个个保障难题,多次受到总部、海军和舰队的通令表彰。

    “滚雪球”效应

           崔国友一直把机关和部队技术骨干的学习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培训跟着装备走,能力随着实践长”的思路,他制定装备保障人员培训规划,突出更新知识结构,向技术攻关型、一专多能型发展。他针对支队人才层次多、保障范围广、任务重的特点,在保障骨干中实施人才接力工程,通过岗位练兵、交叉培训、以老带新等方法培育人才。他采取“全员培训、骨干轮训、尖子送学”的滚动式发展模式,建立舰艇、院校、社会共育人才培养体系。学习培训很快在支队形成“滚雪球”人才接力效应。几年来,支队各类保障人员对口率和称职率达98%,有创新和革新项目的达65%以上。短短4年,支队取得52种保障法成果,在《海军装备》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6篇。崔国友也被评为“十五”期间全军武器装备管理先进个人,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两次荣立三等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