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从科研中感受祖国快速发展

    毕汝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02版)

        我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得了分子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作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长期从事蛋白质晶体学及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英国约克大学从事相关研究。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我先后参加了一些重要的科技发展计划研究。通过40多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以及与国内外研究交流及合作,我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蛋白质晶体学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它能够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也能够为药物设计和分子工程等生物技术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1986年诞生的国家863计划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等多个高技术领域为研究重点。我参加了863计划研究工作,并被聘任为863计划生命科学领域蛋白质工程专家组成员。80年代后期我还承担了空间生物大分子晶体生长研究项目。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为返回式卫星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空间蛋白质结晶实验装置,并在返回式卫星上完成了数次空间实验,还获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参加863计划的一个很小部分研究,我体会到863计划不仅使我国科学研究实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使相关各类企业从中得到了显著发展,进而使人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与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密切相关。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我荣幸地参加了该工程一期工程中的921工程应用研究,并负责一项空间生物技术研究项目。

        探索生命的奥秘,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距离地球几百公里以外的空间具有显著不同于地面的环境,利用这样的环境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可能为人类开发巨大的空间资源作出重要贡献。我与我的同事在为返回式卫星研制我国第一代空间蛋白质结晶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第二代实验装置,在神舟三号飞船上用近十个国内外研究单位提供的蛋白质样品成功完成实验,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还应用该实验装置与加拿大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与地面对照晶体的结构比较研究,其计算和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用空间生长的晶体能够提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水平。在国家863计划和921工程的支持下,我国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将建立的空间实验室的成功运行打下了相关实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将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科技竞争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通过参加上述重要的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研究,我强烈感受到,这三十年来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飞速进展,为我国在21世纪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报记者梁捷整理)

        人物小传:毕汝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被国家科委聘为863计划生命科学领域蛋白质工程专家组成员。2005年获得中科院参加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