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民族。第二圣殿(旧址位于耶路撒冷)被罗马摧毁以后,犹太人彻底地失去了自己的民族家园,散居五大洲,宗教传统与文化成为维系犹太民族存在的精神疆界。
哈斯卡拉运动的背景
在现代社会到来之前,欧洲不仅是世界犹太人散居中心,而且也是反犹主义策源地。欧洲的当权者在利用犹太人的同时,还加强对犹太人的控制,以此来削弱犹太人对欧洲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用法律的手段强制犹太人迁到指定的隔离区集中居住,后来逐步形成了对犹太人影响深远的“隔都制度”,剥夺了犹太人的自由居住、贸易等权利,犹太人沦为二等公民。犹太人在隔都之内实行有限的社团自治,诵读《托拉》、研习《塔木德》、坚守安息日和犹太诫命,拉比犹太教在犹太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长期的隔都生活使犹太人的精神生活犹如一潭死水,犹太社会与外部世界的隔离日渐加深,犹太人成为欧洲社会的另类。近代前夕,欧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版图的重组、统治制度的变革,每一个事件都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事件和变革,犹太人该何去何从无疑成为摆在犹太人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这时,一批具有历史使命感的犹太知识精英在犹太世界内部发生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与社会文化变革的运动,史称“哈斯卡拉运动”。
从字面意义上看,哈斯卡拉(haskalah)一词来源于希伯来语sekhel,意思是理性或智慧。在现代希伯来语中,哈斯卡拉是教育、教导的涵义。“哈斯卡拉”这个词语在中世纪已经出现,迈蒙尼德的《逻辑语言的解释》(Biur Milot Hahigayon)一书曾多次使用这个词语,此时哈斯卡拉乃理性之意。19世纪后半叶,哈斯卡拉一词在犹太圈子中非常流行,俄国犹太人开始用“哈斯卡拉”翻译德语“启蒙”一词,因此,这个运动也被称为犹太启蒙运动。
哈斯卡拉运动的兴衰
哈斯卡拉运动兴起于德意志地区,然后蔓延到欧洲,在俄国达到了高潮。18世纪70年代,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意志地区的犹太启蒙思想家群体——马斯基尔(Maskilim)面对剧烈的变化,希望利用欧洲的启蒙成果和文化来挽救犹太人和犹太教面临的危机。他们一方面在犹太人中间宣传理性、博爱等思想,倡导犹太人学习世俗文化,走出隔都,与主流社会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积极地为犹太人和犹太教辩护,指出犹太人不能融入欧洲社会的原因是主流社会长期推行隔离犹太人等反犹主义的结果,犹太传统不是阻碍犹太人进入主流社会的障碍,主流社会应该赋予犹太人平等的权利。在马斯基尔的感召下,德国的犹太人兴起了学习主流文化的热潮,有的犹太人急于走进主流社会,甚至放弃了信仰。到了19世纪20年代,德国文化在犹太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犹太年轻人走进德国的大学。此时德国犹太社团内部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补充世俗知识和向主流社会学习,而是年轻一代的犹太人在面对德国的文化同化政策时,如何保持对犹太文化的忠诚。保持犹太文化的独立性是摆在犹太知识分子面前重要的课题。此时,以宣传世俗知识为核心的哈斯卡拉运动在德国似乎显得没有必要,于是在德国犹太教科学运动等宗教运动不断兴起,犹太文化的再阐释进入了另一个时期,哈斯卡拉运动在德国失去了合适的土壤,逐步走向了衰落。
在德国逐渐失去哈斯卡拉运动土壤的时候,马斯基尔在东欧发现了传播启蒙思想的乐土,哈斯卡拉运动在那里生根发芽并逐步走向高潮,一直持续到19世纪80年代。加利西亚(Galicia,今乌克兰和波兰境内)是位于德国和东欧之间的商业交通要道,德意志地区的哈斯卡拉运动最先影响到这个地区。在门德尔松晚年,他的许多学生来自波兰、奥地利和俄国。这些人热衷于欧洲的哲学、文学和科学。他们在柏林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到了加利西亚的商业中心,并发现这里的有些富裕商人和犹太收税官乐意接受欧洲的文化和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开始传播哈斯卡拉思想。加里西亚早期的马斯基尔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门德尔·莱芬(Mendel Lefin),在柏林居住了3年,并作为门德尔松圈子成员之一,掌握了几种欧洲的语言,具有相当丰富的数学、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1791年,莱芬用法语写了一本小册子《灵魂的追问》。莱芬受到了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影响,他把启蒙的价值和犹太传统糅和在一起,一方面反对犹太人放弃犹太礼仪的激进改革,另一方又对哈西德超世的倾向进行批判,指出拉比犹太教和犹太知识分子学习启蒙知识并不矛盾;主张为了犹太人的政治解放,要在犹太教学中加入世俗知识。然而这个小册子是短命的,没有得到波兰议会的批准。稍后,他移居邦迪,在那里他继续从事启蒙活动,一直到去世。在波兰重新控制加里西亚后,该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哈斯卡拉运动走向了衰落。
近代之初,俄国在整个欧洲属于一个比较封建的国家,农奴制盛行,沙皇集权专制,大部分犹太人生活在栅栏区,过着与主流社会隔绝的生活。19世纪初期,俄国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犹太人地位稍微有些改善。这个时期,个别接受过传统教育的犹太学者在启蒙精神的影响下,为了适应俄国变化的环境,试图从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等方面改变犹太人悲惨的命运,哈斯卡拉运动在俄国悄然兴起,并在亚历山大二世(1856-1881)统治时走向了高潮。这与以撒·莱文松长期不懈的努力分不开。他出版了《柴迪克的话》、《以色列的证言》等著作,批判哈西德主义,指出学习语言和科学不仅提高犹太人在异教徒中的形象,改善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前景与地位,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犹太教。他的启蒙活动为其赢得了“俄国门德尔松”的美名。在莱文松的影响下,维尔纳成为俄国哈斯卡拉的重要中心之一,并汇聚了一批出类拔萃的诗人和学者。亚伯拉罕·莱本松父子、亚伯拉罕·马普等是主要代表。亚伯拉罕·莱本松的戏剧《信仰和理性》反对愚昧和无知,认为古代的犹太信仰必须建立在真理之上,由理性引导。他的儿子米卡·约瑟夫·莱本松虽然仅仅活了24岁,但是写了许多史诗,其内容涉及到真理、美以及他自己抑郁的心情和面对死亡时对生活的渴望。米卡花了大量的精力对《圣经》的人物进行了研究。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圣经》时代浪漫主义的赞颂。马普是立陶宛人,在俄国犹太学校教书。他的两部小说《锡安之爱》和《撒玛利亚的罪恶》拥有很大的读者群。虽然该书包含一些令人难以相信的野蛮的故事情节,但是作者对《圣经》时代国王和先知时期的战争、爱情、阴谋故事以及巴勒斯坦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这些故事对于生活在沙皇时代栅栏区的犹太人来说,无疑打开了一个他们不敢想象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自然美的世界;对整天泡在枯燥文本中的耶希瓦学生来说,马普多彩的小说提供了一个情感放松的方式和另外一个表达途径。有人评价该书:毫不夸张地说,马普的书唤醒了犹太人的民族情感,播种了锡安主义运动的种子。
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犹太学校接受过教育的马斯基尔开始占据拉比席位。与传统的犹太拉比不同的是,他们往往是由政府任命,而不是社团选举产生。与此同时,一批宣传哈斯卡拉思想的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包括俄语刊物《黎明》、希伯来语刊物《解释者》、意第绪语刊物《呐喊的声音》等。通过这些杂志,成千上万的俄国犹太人接触到世俗思想和价值。这个时期的俄国哈斯卡拉运动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目的,马斯基尔成为改革犹太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希望通过犹太社会内部的改革来进入俄国社会。犹大·戈登是这个时期马斯基尔的代表。戈登出生于维尔纳,曾接受标准的《塔木德》教育,年轻的时候进入了启蒙的圈子,如饥似渴地研究世俗知识,掌握了波兰语、德语和法语,在俄国犹太学校担任教师和校长。在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以后,他的文学风格发生了变化,《我们民族女儿的道路》和《醒醒吧,我们的民族》等作品开始关注现实问题。戈登认为,对犹太人来说,新的时代正在到来,俄国政府将要改变犹太人的命运,因此,他写道:天堂的土地将要向你开放,他的儿子将要称呼你为兄弟,他们将要从你的肩膀上移走重负,去掉你脖子上的枷锁,他们将要摒弃对你的憎恨,给你土地,向你致以和平的问候。为此,戈登呼吁犹太同胞:出去的时候做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才是犹太人。他相信一旦犹太人实现了哈斯卡拉思想的标准和要求,俄国人就会放弃对犹太人的敌视,热情地接纳犹太人为兄弟。
19世纪7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再加上1881年发生了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许多犹太知识分子放弃了哈斯卡拉运动,寻求犹太人自我解放的新道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东欧犹太人中间率先兴起,哈斯卡拉运动在俄国划上了句号。
哈斯卡拉运动的影响
犹太文化传统与犹太人的互动推动了犹太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犹太文化几乎渗透到犹太生活的每个方面。传统的犹太人诵读和学习《托拉》、《圣经》、《密西拿》、《塔木德》等宗教经典,一日三祷和礼拜、接受宗教学校的教育、遵守名目繁多的律法和宗教节日成为犹太人生活的中心。犹太人与犹太教特殊的情感和关系在造就犹太人流而不散的神话时,也遭到了主流社会的反感和厌恶,宗教反犹主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作为犹太人的启蒙运动,哈斯卡拉运动具有民族启蒙的性质,对犹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启蒙时代,理性与信仰问题成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欧洲思想家在对基督教进行批判的同时,犹太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自然是欧洲启蒙者讨论的对象。欧洲的启蒙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犹太教和犹太人发表了不同的言论。从总体上看,启蒙思想家对犹太人及其犹太教的批判成为欧洲社会一个比较流行的思想。格里高利在他的论文中写道:犹太人散布世界各地,然而他们没有扎根……在伦敦不是英国人,在海牙不是荷兰人,在梅斯不是法国人。他们是国中之国。1793年,康德在《纯粹理性的宗教》中指出:犹太人的宗教是根据它的最初的惯例,所有的规定都是建立在民族性传统之上。服务于犹太国家和民族的犹太教其实不是真正的宗教。因为真正的宗教是建立在纯粹的道德信仰之上的。然而,对于犹太教而言……则不具备这些。犹太人的戒命仅仅要求外部的遵守;然而道德的意图没有在实际中执行,基督教后来做到了。
在当时许多启蒙思想家眼里,犹太人还是宗教狂热的代表,他们在反对旧社会的过程中把犹太人和犹太文化挑选出来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犹太人被看作是狂热主义和宗教热情的典型。根据启蒙者的观点,他们应该对欧洲几个世纪的发展中断负责。例如百科全书派重要人物狄德罗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我认为摩西应该对宗教狂热负责,因为犹太人对摩西律法的忠诚导致了宗教狂热。 法国的启蒙泰斗伏尔泰也讽刺地说:“如果犹太人肯放弃令人生厌的犹太迷信和偏见,他愿意与土耳其人、中国人、印度人……甚至犹太人坐在一个桌子上分享美食。” 赫尔德也反问道:“当他们保持着对他们特殊的民族性律法忠诚,那么他们怎么宣称宗教宽容和人道主义呢?”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马斯基尔不但对犹太传统中与时代精神相悖的内容进行批判,重新阐释了弥赛亚等主流社会厌恶的犹太观念和思想,而且努力寻找犹太教与基督教的趋同之处,提出了回到《圣经》的口号,在犹太教中注入更多的理性精神,证明犹太教是一个普世的、理性的宗教。通过哈斯卡拉运动,犹太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主流社会对犹太教和犹太人的攻击,阐明了犹太教和犹太人在新时代的合法性。
尽管在中世纪卡拉派、哈西德主义等神秘主义派别出现,但是拉比犹太教惟我独尊的地位并没有受到撼动。由于传统拉比犹太教对经典和律法神圣性的过度强调,即使认识到犹太教中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律法条文和陈规陋习,拉比也无意更改。这给犹太人遵守律法带来很大的困难。哈斯卡拉思想的兴起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拉比犹太教,使犹太教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哈斯卡拉运动的追随者敢于涉足世俗领域,不再甘愿屈服于犹太律法和拉比的权威,而是投身于研究欧洲和德国的理性哲学,批判陋习、反对迷信与偏见、改革教育。哈斯卡拉运动为犹太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犹太人大规模向主流社会学习、重建犹太文化的大门,对犹太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重要意义。
中犹两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何对待文化传统是中犹两个民族必须面对的问题。犹太人的哈斯卡拉运动是重塑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人外在形象的运动,旨在解决犹太人在主流社会的尴尬境遇。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启蒙知识分子提出了科学、民主口号,反对愚昧、专制,以立人、救国和发展新文化为目标。犹太启蒙思想家对传统不是彻底的抛弃,而是用外来文化因素来改造传统,努力使犹太传统跟上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所遗弃。哈斯卡拉运动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特别是非主流文化的继承与革新提供了一面镜子。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
(实习编辑 邢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