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赏玩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1年08月07日 星期日

    发现的愉悦

    张奚若小心辩白的一封家书

    张学义 《 博览群书 》( 2011年08月07日)

        有“民国炮手”美誉的张奚若,当年在民国的参政会上,对蒋介石可是不客气过。后来在1957年,也对共产党发表过著名的16字评价,可谓语惊四座。1950年代后期,他不做教育部长而作外交学会会长。从民间外交的角度继续为国家效力。“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奚若被周恩来及时列入受保护的12个民主人士之一,算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当暴风骤雨般的“文化大革命”浪潮在全国席卷和洗劫的时候,张先生有点难以理解。

        陕西大荔中学的教师王重九,曾因编大荔县志和张先生有过联系,也赴京拜访过几次张先生。张奚若是大荔走向全国的名人,王重九是大荔当地的名士,对张先生可谓尊敬备至。他有一次在大会上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时,拿张奚若说事。大意是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就能考上好大学。比如某某某等人,考到北京的大学,受到了张奚若先生的宴请,等等。王先生做为教师,这样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可谓找了一个很朴素的切入点,用心良苦由此可见。这是1965年发生的事情,在1966年“文革”高潮骤然来临的时候,大荔中学有人以大字报的形式把这件事情揭了出来。本意是在批王重九,可是不能不提张奚若。张正欣是张奚若的侄孙,其时正在大荔中学上学,知道这些,就去信问个仔细。于是,有了张先生这封小心辩白的家书。全文如下——

        正欣侄孙:

        你八月廿三日的信卅日才转到。最近一周来,我一因事忙二因身体又不大好,现在才有时间和精神给你写回信,兹分三点述如下:

        一,我很高兴接到你这封信,很喜欢听见你今夏已在大荔中学初中毕业,更喜欢听见你当选为毕业班的文化革命代表!

        我是一九三四年最后一次回朝邑的,那时候你父亲和你叔父才七、八岁大。一九五三年你二老奶奶来北京后,老家情形知道的就更少了。我现在要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一一具体回答。(一)你祖母还健康吗?(二)你父亲和你叔父现在都在何处做何事?

        二、《毛泽东选集》北京也脱销了,也无法买到。据说现在的政策是先顾外地,并且是在各省印各省销的。希望你们学校可以逐渐多发到些,报载不久简体字横排本,也是在各地印各地发的,你应时常注意。

        三、来信所说王重九曾说去年“考到北京大学的大荔中学学生受到了张奚若的热情招待,坐上小汽车游览北京美景,并设宴招待”。这句话中之“热情招待”,若改成“热情接待”,比较与事实相符;“坐小汽车游览北京美景”是绝无此事; “设宴招待”则是把事实过分夸大了。听我下边解释。

        去年考上北京高等院校的大荔中学学生十二人有一天到我的寓所来看我,因我不在家,未进门而去,后来用电话约定具体时间,按时又来,我接见了,而且的确是“热情接见”了。为什么“热情”呢?这是这件事的关键性问题,不明此点,就很难了解整个问题。

        但是我对他们说,抗日战争前我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了十几年书,从来没有看见一个在陕西高中毕业的学生考上过清华或北大(偶有陕西学生考上者,那都是在外处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处上高中的),结果,只能去那些私立大学,而且有些人还只能入私立大学中最坏的几个(只交学费,不必上课,不必考试,到时拿文凭)。现在,全国解放才十几年,陕西仅大荔中学一个学校考上北京高等院校的就有十二人之多!全陕西的高中毕业生考上全国的有名高等院校就不知更有多少了!拿陕西来说,这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拿中国来说,这证明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教育事业的伟大胜利!当时我是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在爱国爱乡崇拜党的激动心情下,接待他们的,怎么能不“热情”!

        那天,因为这十二个人(好像只来了十一个)是初到北京,对北京的地理历史学校情况政治要点国际问题都不大了解,话就说得多了长了。话说完后,为庆祝上面说的破天荒大事,就请他们到一个饭馆子去吃饭(因为人多我的寓所是没有这个条件的)。馆子的饭当然同家里的不同,当然比较丰富些多样些。不过若说成是“设宴招待”,那显然是过分夸大了。

        由我的寓所到饭馆子约有三里路,我的小汽车除我自己外还可坐三四个人,所以就带了他们三四个人。这三里路上约有一里多是经过热闹市区,大城市的热闹市区当然有些花花绿绿的现象。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游览北京美景”这句话的事实根据吧。不过实际上北京的真正的游览区是北京的故宫,天坛公园和郊外的颐和园(现改名为人民公园)明陵与长城。这些地方我却没有在任何时候陪他们任何人去过,所以上边我说所谓“坐汽车游览北京美景”一语是绝无此事。现在我再重复一次,“绝无此事!绝无此事!”

        信已写得很长了,最后再问一句要紧的话:“你初中毕业后将作何事,升学还是作事?如做事,做何事?”

        我还有一件小事,顺便提一下。大约两三年前我曾记得托人给你父亲带回一套英雄牌金笔和铅笔,不知曾否收到?带笔人的姓名忘记了。他说他和你父亲一块工作,说他刚由东北回来,一二日内回陕西,我就便托他带了这个东西。不过数年以来他和你父亲都无来信,不知到底收到没有?

        祝你们一家都好

        大爷爷   奚若

        一九六六年九月八日

        八年多未曾照像,只能给你一张旧的。

        来信直寄北京北长街56号张奚若收

        从张先生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我们分明感到一种小心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一,对后辈成长的关怀;第二、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认真落实;第三、对“热情接待”的小心辩白。他不隐瞒对家乡学子考到北京的名牌大学上学的欣喜,这其中能折射出他对家乡故土的深情怀恋。但他认真地否定所谓“热情招待,坐上小汽车游览北京美景,并设宴招待”的说法。他的否定不是断然否定,而是耐心叙述事实,在事实清楚之后,再自然归纳出自己“热情接待”的结论。

        从张奚若的耐心回信看,信的开头和结束,虽然有关心老家的话,他的重点主要在辩白事情原委上。这里,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张先生在当时来势汹汹的“文革”形势面前的小心和谨严。

        说明与感谢:此信原件复印件系张正欣女儿张娟女士提供。笔者因此在西安和后来的电话里,向张正欣先生了解过此事的原委。

        (本文编辑  谢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