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交流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0年09月07日 星期二

    《如松之盛》仍有可能是鲁迅作品

    顾 农 《 博览群书 》( 2010年09月07日)

        《如松之盛(预才祝)》这幅画确有可疑之处,但不必断然否定它有可能是鲁迅的作品;放它一条生路,才便于进一步予以考查。

        发表在绍兴《天觉报》1912年11月1日创刊号上题作《如松之盛(预才祝)》(见图)的那幅国画曾被认为是鲁迅的作品,先前已有张望、朱■等老辈学者谈到过,近年来收入了王锡荣先生选编的《画者鲁迅》一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稍后倪墨炎先生列举八大理由,论定它不可能是鲁迅画的(《〈如松之盛〉不是鲁迅的作品》,上海《文汇报》2008年8月19日《笔会》)。这八条虽然持之有故,却未必就能确立,《如松之盛》仍有可能是鲁迅的作品。知无不言,略述如下,以为讨论,敬请方家指正。

        第一,倪文云:

        查鲁迅日记,1912年10月30日记有:“得天觉报社信,二十四日绍兴发,内出版露布一枚,征文广告一枚,宋子佩列名。”……从这段日记看,鲁迅是接到信后,才第一次知道绍兴创办《天觉报》的事,鲁迅日记此前也确实没有任何关于《天觉报》的记载。这封信自24日从绍兴寄出,鲁迅在北京是30日收到,邮程共六天。查鲁迅日记、周作人日记,当时京绍之间通信,邮程也都在六天左右。鲁迅10月30日收到天觉报社信,立即展纸研墨作画,这画能用什么办法寄送给绍兴而于11月1日在报纸上刊出?当时京绍间没有“航空信”,更没有今天的“快递”、“传真”。《天觉报》刊出的此画,不可能是鲁迅接信后为它的创刊而画的,这是明摆着的事。

        按,鲁迅先前大约已经知道绍兴创办《天觉报》的事,在该报1912年11月1日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贺词:“敬祝天觉出版自由  北京周树人祝”(刘运峰编《鲁迅全集补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336)。接到天觉报社1912年10月24日的信以后再来画这幅画固然是来不及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他先期作画为贺的某种可能。

        第二,倪文云:

        “豫”和“预”是不能通用的(只有作“事先”、“预备”义时,豫、预才可通用)。因此,鲁迅从不把自己的“字”写成“预才”(至于有人给鲁迅写信用“预才”,那是别人的事)。《如松之盛》所署“预才祝”,如果不是企图冒用周豫才之“字”出了错,那当另有一位预才先生。

        按,“豫”和“预”有时可以通用,所以有人给鲁迅写信就写成“预才”,而青年鲁迅本人也曾对熟人谦虚地说起:

        我的父亲为我取名的意思,是希望我成为“豫章之材”。而我呢,还在“预”备,我在杭州教书,也教的是预科。所以,我总是写这个“预”,不写那个“豫”。(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与一位老师的谈话,转引自吴作桥等编《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P154)

        民国初年他还不像后来那样名气很大,恐怕不会有人冒用他的名义作画;在绍兴这样一个不大的县城里另有一位预才先生作画来祝贺《天觉报》创刊而且就发表在该报上,可能性非常之小,如果不是没有的话。

        第三,倪文云:

        此画只是在画尾上加个括号写上“预才祝”,鲁迅岂会如此草率而没有礼数?这不符合鲁迅办事一贯严谨的作风。

        按,民国元年很有些新的风气,报纸匆匆上马,凡事简化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这与作风严谨与否并无必然联系。

        第四,倪文云:

        会不会鲁迅曾作一幅《如松之盛》,留在绍兴,这次为祝《天觉报》创刊,临时由别人加上“预才祝”三字,登在报上?如真是这样,那画还是鲁迅画的。但细看该画树枝,正好勾成“天觉”两字,整幅画的祝词是“天觉如松之盛”,可见此画不可能是“旧画新用”。那么,此画出自鲁迅之手的任何可能性都不存在了。

        按,“任何可能性”范围太广,也许当年有些事情现在我们还不那么清楚,所以不妨姑且保留鲁迅作此画的某种可能性。

        第五第六,倪文云:

        再从字体一看,此画也不像是鲁迅之作。鲁迅少时学颜鲁公体,笔风接近乃祖周介孚;后学隶书,形成自己的浑厚挺劲的独特风格。周作人少时学清静娟秀的苏轼体,笔风接近乃父周伯宜;后也学隶书,形成自己独特的清淡孤朴的气韵。古人说:“字如其人。”父祖字体不同,性格迥异;兄弟字体有别,性格径庭。鲁迅隶书有颜体作底蕴,因而有棱有角,挺拔老练;“如松之盛”四字与之比较,缺失浑厚气韵,不像出自鲁迅手笔。《画者鲁迅》中就有鲁迅的隶书行书,读者略加对照,即可明白。

        鲁迅偶尔画画,主要是线描画。从少年到老年,他没有画过其他中国画。在辨认《如松之盛》的作者时,我们应考虑到这一点。

        按,鲁迅的书法前后颇有些变化,做事也有就那么一次的,凡此种种,都难有定论。

        第七,倪文云:

        鲁迅接到《天觉报》创办的信息后,如真的立刻展纸磨墨作画,再跑邮局寄出,这样大动作的事,不论发生在哪一天,他都不可能忘记记在日记中。现查鲁迅日记,没有此事的任何蛛丝马迹,只能说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按,这一条理由最不可取。如所周知,鲁迅平生有许多事情,包括大事,日记中往往不载;由日记未载即推定“只能说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在鲁迅研究中这个逻辑决不可行。

        第八,倪文云:

        查鲁迅日记,鲁迅竟从来没有收到过《天觉报》创刊号。他收到的是第二号及以后各号。如果鲁迅确曾寄过祝贺《天觉报》创刊的画,他一定会十分关注创刊号,万一邮局寄失,他会要求再寄一份,或要当时在绍兴的周作人、周建人寄一份来,但鲁迅没有这样做。这样蹊跷的事,又不免令人猜疑:会不会天觉报社有意不寄创刊号,而鲁迅始终不知道该报曾刊有“预才祝”的画?

        按,前文已说过,鲁迅日记比较简略,不载之事未必竟无。此条推测过远,既无从证实,亦无从证伪,难以多加评议了。

        结论:《如松之盛(预才祝)》这幅画确有可疑之处,尚须认真研究,但不必断然否定它有可能是鲁迅的作品;放它一条生路,这才便于进一步予以考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