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谈枕边书:任何快乐抵不过书中所得的欢愉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了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 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中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详见3版)
专访周群:开拓晚明文学思潮研究新视角
周群回忆起高中毕业后在家乡盐城射阳县劳动的时光: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还在离家几十里路外的地方挑泥。临时接到通知去县城参加高考统考时,大冬天里,他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住在县城一所小学教室里,没有床,只能以稻草铺地,盖着自带的被褥。早上起床拿砖头砸开河面的厚冰取水洗脸,然后到街上买个馒头径直就去考试了。再后来,他和妻子顾黔于同一年考上南大中文系的博士,为了追回被“特殊”年代蹉跎的时光,也为了早一点分上住房,从父母身边接回年幼的女儿,他夜以继日,刻苦攻读,以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赶上和卞孝萱先生招收的第一届两位博士同时答辩。 (详见7版)
胡适心目中理想的年谱与传记文学——《胡适年谱长编》书后
《丁文江的传记》可以说是胡适传记文学的写作实践。丁文江去世于一九三六年一月,胡适痛不欲生,一直想着撰写《丁文江传记》,最初计划写二三万字。二十年来一直不曾忘却。随着资料的增加,胡适从一九五五年秋天开始撰写,一九五六年完成初稿,多达十万字。一九六〇年校订出版。在这篇传记里,胡适还从自己的日记中摘录了关于丁文江住院到去世的部分记载。这是胡适撰写的最长的一部传记,是《四十自述》外又一部值得称道的传记文学作品。 (详见9版)
专访李洱:解读同代人的创作要“由人及文,由本及世”
李洱是一位颇有国际范儿的作家。已故评论家程德培说李洱“严肃的前额下有一张嘲笑的脸”,出版家韩敬群觉得应该再补充上“一颗温柔的心”,因为通过编辑出版《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他发现在字里行间,在对前辈作家和同行的描述里,都能看到李洱的温柔之心。
(详见11版)
蒋彝的《鱼乐图》
蒋彝(1903-1977)是20世纪中叶最著名的华人英语作家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熊猫入画的水墨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蒋彝《鱼乐图》与宋朝名画《落花游鱼图》之间的关联。《落花游鱼图》系北宋画家刘寀(生卒年未详)所作。这幅名画现在收藏于圣路易艺术博物馆。据宋代《宣和画谱》记载,刘寀“善画鱼,深得戏广浮深,相忘于江湖之意”。 (详见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