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5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泡泡玛特“破圈出海” 创新表达激活传统文化当代生命力

    《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6月04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张隽)当《千里江山图》的山水纹样跃上盲盒,当东方灵兽LABUBU风靡纽约时代广场的潮玩展柜,中国潮玩正以青年文化为纽带,在全球市场掀起一场跨越地域的情感共振。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海外传播办公室联合主办“泡泡玛特发展历程与全球化展望”未来对话,泡泡玛特国际集团首席运营官司德首次披露全球化战略全景图:这家从北京798艺术区走出的企业,以年均超375%的海外增速,验证了“文化适配而非妥协”的出海新范式。

        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用14年时间完成从中国潮玩拓荒者到全球文化符号缔造者的蜕变。财报显示,2024年其营收突破130亿元,境外业务贡献占比超40%,欧美市场连续三年增速超200%,股价从2023年末的20.1港元飙升至2025年5月的195.7港元,市值跃升背后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文化消费模式的重新估值。

        故宫联名系列的成功,揭示了泡泡玛特的“文化转译”逻辑。在泡泡玛特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研发的《千里江山图》系列中,北宋王希孟笔下的青绿山水被解构成几何色块,水墨晕染通过3D打印技术凝固成潮玩肌理。“这不是简单的元素搬运,而是用世界语言重构东方美学。”司德以LABUBU的全球走红为例:设计师将《山海经》中的“鹿角鱼尾”灵兽基因,与北欧极简线条、日式萌系比例重组,创造出跨越文化隔阂的“情感最大公约数”。LABUBU的灵兽形象融合了《山海经》神兽特征与赛博朋克线条,其全球粉丝中70%表示“被神秘东方美学吸引”。

        泡泡玛特将潮玩定义为“情感连接器”。据司德介绍,泡泡玛特设计师团队中30%拥有跨文化背景,通过大数据分析全球社交媒体审美趋势,捕捉Z世代对“治愈系”“个性化”的需求。例如,MOLLY的“湖绿色瞳孔”设计灵感源自日本动漫,却通过简化色彩和圆润线条适配欧美审美;SKULLPANDA的暗黑美学则融合了墨西哥亡灵节元素,在拉美市场引发收藏热潮。此外,技术赋能也进一步放大了设计价值。在《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动潮玩中,动态水墨渲染技术让传统角色跃入虚拟世界,用户可通过AR扫描触发动画剧情。这种“虚实共生”体验使该系列产品在Steam平台销量突破3000万套,海外玩家占比达30%。

        在对话现场有学生提问:泡泡玛特如何面对“如何既保持中国性又适应本土市场”? 司德给出了破题思路:在新加坡联合本土插画师创作娘惹文化限定款,在伦敦考文特花园门店植入莎士比亚戏剧元素,在东京秋叶原推出二次元虚拟偶像——这种“全球框架+本地插件”的模式,打破了“要么完全本土化,要么强推中国化”的二元对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也谈到:“中国特色并非只是唐宋元明清,我们当代的创新与发生,在未来几十年后,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文化自信,在于相信中国基因的兼容性。泡泡玛特的实践证明,文化出海不是单向输出,而是通过创新表达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从借力海外渠道,到如今输出商业生态,泡泡玛特的进阶印证了中国文化企业从“产品出海”到“范式出海”的质变。数据显示,其海外用户中35%通过潮玩首次接触中国文化,这种“轻量化文化浸润”正塑造着Z世代的东方想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