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苑
提起阅读,不能不提的人便是朱永新;提到朱永新,也就自然而然要联系到“阅读”。可以说,朱永新就是阅读的代言人,阅读就是朱永新不可或缺的“标签”。他的一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戳中了这个时代的问题,也激活了人们的思考与共识。
《阅读之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问世,囊括朱永新关于阅读的100句精句和精选的若干阅读小故事,以精神之美、氛围之美、成长之美、经典之美四大主题,分类梳理、汇集提炼朱永新多年来关于阅读的观点、论述和行动,系统展示了阅读与个人、社会、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画家王绍昌专门为此书创作了100多幅精美插图及可拆卸的16帧书签。语画和鸣,相得益彰,使得此书价值和意义不凡。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谈论“阅读之美”,也以精妙形式展现了阅读对象(书籍本身)的美,更希望读者通过沉浸式阅读体验切实感受到阅读过程的美。
若以一言概括朱永新多年来的“阅读之路”,正如米勒笔下的“播种者”形象,在阅读推广的田地上勤勉播撒、孜孜耕耘。他首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雷打不动早起阅读写作,出差或旅途中必携带各种书籍,还坚持每天在微博上推荐好书。在《阅读之美》开篇,朱永新说道:“一个人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小时候的经历和家庭教育在他心中早早埋下了阅读的种子和信念,让他与阅读深入持久结缘。“人与好书相遇,就像与靠谱的人相处一样,是幸运的。”朱永新不仅热爱阅读,还身体力行推广阅读,帮助更多人收获“阅读之美”。
当我们翻开《阅读之美》这本书,看到的是100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周国平、冯骥才、马斯克、陶行知……或是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又或是任何一个人……可以说,这本书的主角不是朱永新自己,而是热爱阅读的所有人;这本书的读者,可能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或是家长、教师、学生……这是一本符合任何个人身份的经验读本,也是适合任何社会角色的人生之书。它不是冗长枯燥的空洞说教,而是一位充满理想和热情的资深阅读迷与你推心置腹地分享心得和给予忠告,希望通过轻松的文字和雅致的绘画让你体味到阅读之美,享受到阅读之乐。
阅读的第一重美,在于心灵之绿洲。三联生活周刊曾于2022年发起一个话题,关于“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情”。人们发现,互联网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灭了许多人的阅读行为,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化的知识获取方式,例如1分钟解读某某电影、2分钟读完《百年孤独》、3分钟介绍《红楼梦》梗概……信息化时代让人们获取知识易如反掌,也让人在快餐式学习中浅尝辄止,人们逐渐对严肃而深刻的思考失去耐心,继而陷入表面繁荣和精神空虚。如此背景之下,我们如何持续提升认知、攀登精神“高地”? 最简单易行的途径是阅读。几百年前,欧阳修有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如今,朱永新感叹,“在心中种下一本本美好的书,滋养人们的心灵,哪怕生活中遇到痛苦的沙漠,也有力量重新成为绿洲。”阅读之于人,是眼中世界,亦是心灵家园。《阅读之美》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无不体现出阅读在人们心灵上一点一滴构筑出精神绿洲的神奇力量,朱永新希冀用榜样的示范唤醒人们阅读的自觉。
阅读的第二重美,在于经典的鞭策。人类历史有很多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途径。伟大的智慧和思想往往深藏于伟大的经典书籍之中,阅读经典的独特价值在于,生命独自面对另外一种精神与情感的情境时,书籍架设起了人类灵魂交流的场域,使阅读和人精神的汇通变得可能,从而充盈了个体生命更多的意义,让人不断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浩瀚文明,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岁月长河中创作并留下无数典籍瑰宝,其中镌刻和流淌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价值,正因此,民族、国家才得以继承发展,文化自信日渐丰盈强劲。在书中,朱永新将经典比作老者、比作教师,称其作“元典”。正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源源不断流传下来的“经典”,成为一代代人们可以汲取的“精神食粮”。“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光,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明灯与希望。“阅读不一定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厚度和高度。人类精神的阶梯就是随着生生不息的阅读而不断延伸的。”
阅读的第三重美,在于少年强则国强。二战中被毁的德国国家图书馆废墟上,德国人曾经树立过这样一块碑文:“没有比毁掉图书馆更容易毁掉一个国家的文化。”书籍、阅读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百年前,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朱永新眼里,可谓少年阅读强则中国未来强。他在《阅读之美》中着重探讨了关于“儿童阅读”的认识和看法。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对阅读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更加要重视让儿童在需要阅读的年龄里得到充分阅读的浸润,“把最美好的书籍给最美丽的童年”。朱永新的令人敬佩之处,还在于他极具战略性和前瞻性地将阅读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他指出,阅读本身作为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充满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确定性。但将阅读看作仅仅是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每个人的阅读生活造就了每个人的精神高度,而每个人的精神高度又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高度、整个国家的精神高度,从而影响到我们的竞争力。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阅读能力。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一个创造力贫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也是他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呼吁阅读从儿童抓起、阅读与教育要公平惠及城市和农村、阅读要作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事情和基础工程来推进的初衷所在。
最后,回到“阅读之美”本身,不能不展开说说此书尤为特别珍贵之处,即是其“书画相映”之美。王绍昌先生的绘画与朱永新先生的阅读语录形成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式的对话模式,读者们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能够应和般尽情感受和体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书中每一句话的臻选和考量,画与话的呼应,及其层层密林般的排布,都经过了精心构思和细致斟酌。文字在叙述中因为绘画的补充而在横向上展开了一番天地,绘画则因文字的映照而流动起来,得以让更多涵义在画面之外延续。书画相映,“对岸”相望,精妙地回答了何为阅读之“美”,也生动诠释了阅读的美好意义,亦即在阅读中看见更丰富的世界和更广阔的远方。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身体如此,精神亦然,而精神的营养主要源自于阅读。“作为个体的我,是被阅读造就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顺利考入江苏师范学院,步入大学校园,一直到今天,朱永新走过的每一步都由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石。他深刻感受到经年不辍的阅读为自己人生施加的“魔法”,为此希望未来有更多人的命运轨迹因阅读而改变,进而以更高素质的国民造就一个更有创造力的民族和更加强大的国家。
无论时代的滚滚洪流终将奔向何方,阅读之“美”始终如一,阅读的“魔法”不会消失。于阅读中找寻人生的态度,实现个人与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这便是朱永新先生上下求索、孜孜耕耘、推广全民阅读的心之所向,也是他不负理想、不负时代、掷地有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