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作者对秦山核电站工程的建设历程进行了细致勾勒,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建设者们的崇高敬意。

    秦山里的“中国故事”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2月11日   11 版)

        《秦山里的中国》,丁晓平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78.00元

        ■张子影

        军旅作家丁晓平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秦山里的中国》是一部令人欣喜的佳作。作家历时一年多的采访,调研以及实地走访,通过对位于浙江嘉兴海盐秦山核电站的全景式描述,以文学方式书写了在特定年代特定地域既重大又神秘的核工业企业的建设过程,展现了中国第一座独立自主建造的核电站绵长的历史基脉和丰厚的文化精神,再现了中国核电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波澜壮阔的曲折历程,呈现了几代核工业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是一部主题十分鲜明的长篇报告文学。

        《秦山里的中国》视野宏阔、内容翔实,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精心择取、加工提炼,在展示秦山核电站的历史原貌与发展轨迹上不遗余力。秦山核电基地的建设意义非凡,牵涉面极大,从动议、开工施建到阶段发展,时间跨度长达40年。如何做到全面又不失深度、准确又不乏生动地呈现这段历史,对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我们欣慰地看到,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下足了功夫。作者把笔墨聚焦于一个个具体而普通的人,刻画了赵宏、彭士禄、于洪福、姚启明等上百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核电站创业者的形象,讲述了这样一段此前几乎不为人所知的感人故事,铺展出一幅核电基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时代画卷。

        《秦山里的中国》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共18章,作家在不同的章节围绕不同时期的人与事,对秦山核电站工程的建设历程进行了细致勾勒,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建设者们的崇高敬意。四大部如同四幅卷轴,在作者激扬的笔调中徐徐铺展,大量生动的细节记录还原了他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次第呈现,从头至尾,作者保持了浓度极高的情绪,如同他既往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作品一样,行文激情澎湃,文采飞扬,一种浩然磅礴之气盈满了全书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丁晓平式的风格特征。

        《秦山里的中国》是工业题材和科技题材的融合,这部作品不同于丁晓平以往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它要求作家具有将典型个例进行“时空化处理”的能力,即在置身物理空间的同时,亦回溯其历史时间。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品,需要既宏观把握事实的范式和规模,又能微观地体察内在的文化、精神、人性视域,作家在忠实记录历史过程的同时,要尽可能充分展示出更大的叙事可能性。欣喜的是,《秦山里的中国》显现出作者对世界、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探索,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新向度,为方兴未艾的新时代中国科技和工业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作家是用心去理解、用情去诠释秦山核电站这一国家工程的家国意义的,作品在对历史的回望中为读者提供了一部追踪大国重器的发展脉络和描摹建设者集体群像的优秀作品。

        《秦山里的中国》的写作,必然会涉及诸多的核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作家必须熟悉它们,并将之转化为普通读者可以接受的文学的话语,并且不能因为专业的生涩影响阅读的流畅,这些都是见功夫,需耐心的。此外,作者用心记录了我国核工业建设历史进程中那些温暖感动的瞬间和光影,在用文学的方式寻找自信和力量、发掘出平凡世界中的英雄的同时,并没有就事件写事件、就人物写人物,而是将文学关注的焦点,由曾经的创业艰难、奋斗甘苦,扩展至重大战略、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百年变局等更深广的现实背景,将工业精神的表现由曾经的无私奉献、坚韧拼搏,扩展至爱国主义、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更高远的思想境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