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洪治
2005年9月的一个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副主任王晓打电话叫我去开个小会。我走进房间,看见除了王晓之外,还有教材出版中心的廉萍、《中华散文》编辑部的于敏以及少儿读物编辑室的王晓亚等,都是当代文学编辑,只有我一人是现代文学的。
正当我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刘玉山社长走了进来。他一落座,便直接进入会议正题。
原来,这是落实“诵读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的会议。是中宣部出版局和中国出版集团布置的,编辑工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共同承担。刘社长对这项工作作了具体讲解和安排。
这份项目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丛书出版的意义与要求:“诵读中国”丛书是“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丛书拟通过诵读古代和现当代经典诗文的形式,向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阐发以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的中华民族精神。这项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要想不负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期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必须在2006年全国春季图书订货会上整体亮相。
二、丛书出版的总体思路:1、以阐发中华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为宗旨,编选易于朗诵的古代、现当代著名诗文作品。2、成立丛书顾问委员会,拟请文化界、学术界、朗诵界著名人士担任顾问。每位顾问题写寄语,置于卷首。3、邀请刘云山同志为丛书做总序,阐述“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的重大意义及学习该套丛书的意义。
三、丛书的特点:1、政治性:是一套在中宣部直接指导下编选的、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的诗文诵读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别于一般以介绍传统文化或以诵读为目的的选本。2、权威性:该套丛书由国内出版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最具实力的中华书局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力打造,可确保图书质量。3、实用性:按年龄段分册出版,便于不同年龄的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4、充分体现诵读特点:每篇作品均设有“诵读提示”,指导诵读,对学生诵读有切实的帮助。
第四部分是具体操作内容,此不赘述。
该套丛书的运作由中国出版集团全面掌控进度,要求10月中旬提交版式样张;10月底集团组织各方人士会稿、确定选目,提出最终修改意见;11月完成修改工作开始印制;12月中旬见书。
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大学生,诵读本现当代部分的编撰任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承担,编撰“大学卷”的工作交给了我。从领任务到图书面世只有3个月时间,要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编撰一本20万字的大学生现当代诗文诵读本,压力不言而喻。
首先是确定选目。既是“现当代部分”,就要从现当代作家作品中选出适合大学生诵读的名家名作。该选入的最好不要遗漏,不该选入的不能误选。这是对“选家”的考验。你的襟怀、学养、眼光和趣味,都会在对作家作品的取舍中显露出来。
由于优秀的现当代作家作品太多,只能在最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作品中一位作家选一篇。最后确定选目是:诗选31家31首,包括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纪弦的《你的名字》等。散文28家28篇,包括鲁迅的《野草·题词》、沈从文的《西山的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马丽华的《西藏大地》等。
在确定诗歌选目过程中有个小插曲,我初拟的《诵读中国·大学卷》的诗歌部分,没有选入聂绀弩作品,刘社长审阅后提出应该选一篇聂绀弩的诗。我这才从《散宜生诗》中,选了他一首《挑水》。
我为什么最初没选聂绀弩的诗?说来还真不是疏忽,只因为他写的是旧体诗,而我编撰的这本《诵读中国》所规定的收文范围限于“现当代部分”,这就是最初没有把聂诗列入选目的原因。
后来为什么又收入了《挑水》这首七律呢?
聂绀弩是一位传奇人物,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编辑室主任。《新文学史料》创刊初期,我不仅有幸担任过他的散文集《绀弩散文》的责任编辑,而且,还曾随同牛汉主编两次登门向他请教和组稿。他的《三草》《散宜生诗》,我都读过。觉得他的作品是用古体诗记录真实的历史,展示了他个人和与他相关的一些人在一个时期的真实生活情景,不但有很浓的生活气息,还表现出一种睥睨天下的英雄气概。我是个拘谨而又比较刻板的人,在遴选《诵读中国·大学卷》诗文篇章时,未敢越过“现当代部分”这个框框收录聂诗。其实,这是未能真正认识到聂诗的价值。刘社长的建议消除了我内心的遗憾,《诵读中国·大学卷》出版后第二年,刘玉山社长因病去世,这件十七年前的往事,恍若发生在昨日。抚书思人,我仍深深地感念着这位为人真诚朴实、工作兢兢业业的好社长。
确定了《诵读中国·大学卷》选目并取得作者或作者家属授权之后,主要的编撰工作才正式开始——在反复研读作品基础上,为每篇作品写一段“链接”: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诵读提示等。此外,还在每篇作品题目上方加一则“小贴士”,意在以撰稿者瞬间心弦的颤动给读者一个惊喜或会心一笑。
下面从“诵读提示”和“小贴士”中各拈出一则为例,就正于读者。
冯至的诗:《我是一条小河》
[诵读提示]诵读时,要把握作品的内在节奏。在语速、语调上,应似小河的潺潺流淌,——舒缓而深情地开始,有如情人初会时的羞怯又缠绵。从第二节起,变得从容且愈加一往情深。第四节掀起高超,声调激越,感情亢奋。第五节收束,声调复归于舒缓;在不情愿的诉说里,又蕴含了多少无奈、多少惋惜。
丰子恺的散文:《渐》
“小贴士”:作者文章,多取材日常生活,而我们读之,总能欣然有所会心。善于观察而又能深入思考,正是为文之道也。
不敢说我为《诵读中国·大学卷》撰写的“诵读提示”多么切中肯綮、详尽周全,几句“小贴士”能指点迷津或发人深省。但这几十条“诵读提示”是我大半生阅读与写作经验的波光粼影,几十则“小贴士”也毫无保留地袒露了我的真性情。
《诵读中国·大学卷》(现当代部分)于2006年1月出版。我没有辜负出版社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民族先进文化的积累和传承、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