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兴化新时代的“文学义渡”

    “毕飞宇工作室”撑篙寻梦走过十年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2月11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古城兴化文风昌盛,名贤辈出。2014年,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先生命名的毕飞宇工作室正式启用。十年来,毕飞宇工作室用热爱、责任、坚守,在文学的长河中编舟、撑篙、义渡,使兴化文学现象不断放大,“中国小说之乡”“中国文学之乡”品牌持续被擦亮。秋去冬来,毕飞宇工作室已经走过十年。

        “一位中国当代非常重要的小说家,十年间扎扎实实地在故乡进行文学主题教育和文学的创作引领,在兴化营造了这样一个氛围,推动了文学义工这样当代的公共文学服务中的极具开放性的行动。中国作家协会非常重视文学志愿服务,毕飞宇创办的工作室走在了我们前头。”近日在兴化举行毕飞宇工作室十周年文学系列活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青春》杂志社总编李樯、泰州市文联主席庞余亮等齐聚兴化,邱华栋在发言中表示,只要把种子播撒到适合的土壤,春风化雨,种子自然而然会茁壮生长,最后蓬勃成一片森林。

        据介绍,支撑起毕飞宇工作室的有两大内容:一是“小说沙龙”,二是“广场书屋”,前者为活动,后者为阵地。小说沙龙宗旨是为小说繁荣做“义工”,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小说创作新人。成立初期,“小说沙龙”主要以兴化本土作者的小说为讨论样本,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和兴化文学爱好者一起,通过改稿会、研讨会的形式,为兴化本土作家作品“把脉问诊”。这十年,通过“小说沙龙”,兴化作者的整体实力以及创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兴化本土作家在省级重点文学刊物《雨花》《青春》等杂志发表了作品。更令人惊喜的是,“小说沙龙”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兴化。2016年起,“小说沙龙”走进扬州、南京、上海等地高校,反响热烈。2022年,毕飞宇工作室携手《青春》杂志,面向高校写作者,推出专栏“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两年来,“小说沙龙”北上天津、东进上海、西到成都,相继走进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20多所高校,吸引了众多热爱创作的大学生参与。

        截至目前,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

        已成功举办47期,评点稿件60篇,其中兴化本土作家稿件20篇。先后邀请到韩松林、贾梦玮、丁帆、余华、毕飞宇、叶兆言、阿来、王家新、范小青等国内知名作家,以及来自美国、爱尔兰、西班牙、加拿大等多位外国作家、诗人、文化学者加入到“义工”队伍当中。得益于此,兴化走出30名兴化籍中国作协会员,其中,7名本土中国作协会员。小说沙龙讨论实录及修改后的小说作品集《好小说是改出来的》《推开小说之门》均已出版,收录了2014年至2022年间举办的28场小说沙龙实录和作品。

        为合理利用有效空间,在市委、市政府和毕飞宇主席的支持与关心下,毕飞宇工作室·广场书屋于2015年10月18日正式揭牌。“广场书屋”意境深远:广博、开阔、平坦,意为“广场书屋”如海纳百川,吸纳和集聚更多的读者,成为阅读者共有的精神家园。书屋内陈列图书2万多册,均是经过认真挑选而呈现的“精品”,其中以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为主。广场书屋采取志愿者管理制度,招募到文学名家20余人,兴化本地教师群体、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200余人组成“义工”团队,为市民及孩子们提供公益服务。书屋实行每周日上午开放、暑假期间每天开放制度,开放期间,都有义工老师辅导孩子阅读与写作,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每到假期都有众多文学爱好者、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前来沐浴书香。

        广场书屋不定期举行知名作家公益讲座,毕飞宇、庞余亮、黄蓓佳等作家均有授课。除了名家讲座,广场书屋还举办“名师讲堂”,冷玉斌、陈志峰、何伟俊等兴化本地知名教师都曾为孩子们带来阅读公益讲座。近十年,组织举办的知名作家公益讲座、名师讲堂已超过100余场,累计服务市民及中小学生超10万余人次,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扬子晚报》、交汇点、新华网等各大媒体的关注。工作室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泰州市“最美书房”、江苏省作家协会文学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送东阳马生序》。年轻时代的宋濂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最大的困扰就是“无硕师、名人与游”。在毕飞宇工作室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众多“硕师、名人”来到兴化的文学爱好者当中授业解惑,为文学爱好者点破迷津。回顾以往,作家、文学义工易康觉得使自己从创作初期的焦虑和彷徨中走出来的,是参与了小说沙龙。他认为,毕飞宇工作室是又一所精神家园。除了参与小说沙龙的研讨,易康还参加了与毕飞宇工作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这些活动中他本人也在不断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义工代表王锐表示,自己从第一期就参加毕飞宇小说沙龙。毕老师的粉丝很多,听说毕老师在南京大学上小说课的时候,有的人坐飞机,坐高铁,从天南地北赶来,只为了见毕老师一面。而他们能经常地见到毕老师感觉特别幸福。“我的第一个长篇小说其实没有很好的结构,基本属于想到哪写到哪,写岔气了就硬拉回来。但是在毕飞宇工作室,我知道了业余和专业的区别,知道了写作也是手艺活,很有技术含量。”在参加毕飞宇工作室活动的文友们心里,这里是一个家一样的地方。

        兴化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荟萃,诞生了郑板桥、施耐庵等文化先贤,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三部与兴化有深厚渊源,被称为“长篇小说的发祥地”。今天,千年文脉绵延不绝,一大批兴化人仍然爱好并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创造了文坛独特的“兴化文学现象”,守护“中国小说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的美誉。据兴化市委书记陈锋剑介绍,经过十年的发展,毕飞宇工作室形成了成熟的运作和服务机制,已经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向往的创作空间、阅读爱好者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将继续支持毕飞宇工作室发展,加快推进“兴化书院”建设,以深化全民阅读为目标,进一步放大工作室品牌效应,汇聚名人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吸引更多群众走进阅读、热爱读书,共同谋划推动兴化文学高质量发展,把兴化打造成一座独具气质的文学之城。

        在水乡兴化,过去总有很多人在渡口免费为百姓撑船,民间称之为“义渡”。如今,“义渡”已经成了历史,但这份精神薪火相传。毕飞宇在家乡开设小说沙龙、创办广场书屋、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等,为了兴化文学的未来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被与会者亲切地称为兴化新时代的“文学义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