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这世间的美每天都在重现,我们却不断错过。

    《田野深处》:唤起对大自然的惊奇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2月11日   16 版)

        《田野深处》,唐池子著,希望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38.00元

        唐池子

        ■李红叶

        读完唐池子的《田野深处》,满脑子全是池子笔下大自然的神奇、亲切与美妙! 池子说,她是一个“自然怪”,我想,我也是一个“小自然怪”。我完完全全理解池子的感受与体会,完完全全像她一样,一看见一草一木,一踏入“田野深处”,就觉得每天都是新的,就觉得惊奇,觉得快乐,彻底感受到一种被治愈的感觉。

        池子的《田野深处》是一本盛赞自然的散文集,她以真诚热切的笔触写花草树木,写鸟儿虫儿,写山川日月,写云雪风雨,写晨昏变化,写四季更迭,旨在唤起儿童读者对大自然的惊奇之感,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生命的启示。

        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同频共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首先是指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结。人类有源远流长的书写自然的传统,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有几首不写及自然的? 这些诗歌传达了天人合一、诗意栖居的理念。人在自然中劳作,在自然中生活,人与自然的共情使得自然成为审美的对话,人也在自然中学习如何生活……今天,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慢地,我们远离了大自然,人便成了无根的所在,身心便失去了养料和依靠。

        人与自然的分离所带来的后果亦触目惊心地反映在儿童身上。池子指出:“当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飞速发展,我们的孩子们享受着哪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科技发达带来的诸多福利,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然而,他们同时又必须面对他们必然的命运,成为普遍的自然缺失症患者。”“自然缺失症”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来的概念,他在他的著作《林间的最后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中明确指出,当今人类尤其是儿童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因疏远自然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其中包括感官使用减少,注意力困难,身心健康问题的出现等。人们长期待在室内,久坐不动,疏远自然,大自然越来越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抽象概念,而不是日常现实,孩子们正在失去与自然世界深度联结所带来的无尽的天然乐趣。

        读《田野深处》中的每一篇文章,我们能真真切切听到池子热忱而温柔的声音:孩子们,从教室里走出来,从狭窄的室内跑出来,抬头看,低头看,四处看! 自然万物是如此神奇、美妙! 大自然从未曾真正远离我们,日月山川,阴晴雨雪,晨昏与四季……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美无处不在,奇迹无处不在。当清晨的地铁穿过隧道,迎面而来的是冉冉升起的太阳,池子写道:“太阳这个神奇的金瓜,悄悄攀着平原灰蓝的晨霭,正以一种不易觉 察的速度徐徐生长着 自己……好像在水汽腾腾的水墨里,掌上了一盏红神灯”这样的句子在她的散文集里随处可见,随处可摘。

        池子骨子里是个抒情诗人,她的内心既热烈又沉静,《田野深处》充分彰显了她的情感魅力和人格魅力。读过这些文字,无法不受到她的感染。她的的确确是一个“自然怪”! 她在看,在听,在触摸,在思悟,她调动了她所有的感官在感受大自然。她同时热切地呼唤她的读者,快快来看,快快来听,快快来感受。

        在她眼里,树不只是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美,她写柚子树、桂花树、枫树、槭树、樟树、榉树、蓝花楹、苦楝树、竹子……在她眼里,花草不是笼统、抽象的名词,每朵花每棵草也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自己的风姿、自己的色彩和气味,她写狗尾巴草、再力花、菖蒲、槐叶频、龙葵、蛇床花、牵牛花、打碗碗花、牵牛花,还有红花草、蓝花草等等等等。在她眼里,鸟也是各种各样的鸟,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叫声,各有各的感情。在她看来,一棵灯笼草,一片菊花叶子,成排的蓝花楹,一颗雨滴,一片雪花,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无不美轮美奂,让人惊奇,感叹,身心愉悦。

        池子有极强的与大自然共情的能力,她看见树叶在笑、风在笑、云在笑、天空在笑,她不断地感受到,人是万物的一部分。她说她是芦苇的一部分,是黑水鸡的一部分,说“恍觉自己是某一片叶子”。她甚至听出了一只鸟妈妈和一只鸟宝宝之间对话的内容。这种共情能力使得她在读自然的同时也在读人生,看到辉煌的日出景象,她心发感慨:“跟着日出一起生出来的,是这样美好的一天。我们手里三万多个日子啊,就是宝贵的一世。每一天,都是神秘的提灯人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吧,从每一次静默的日出,都能得到最美的祝福。”这些文字,感性,灵动,充满感召力和智慧。

        对池子来说,自然是常看常新的审美对象,自然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启悟。她说,大自然“用花朵的形状、叶片的纹理、草根的四通八达,河上的雾、山间的蔼、大地四季的流传,教会了我最初的大美之学”“蟋蟀蚱蜢纺织娘金铃子那么多民间音乐家,乡野的风、荷叶上滴溜转动的雨、稻草尖上的露折射的光,用无所不在的生命能量,教会了我最初的大爱之情”。

        池子何以能与大自然如此共情? 并对大自然怀有如此亲密的感情? 因为她时时处处以童心迎向自然,亦始终以故人迎向故乡之心迎向大自然。因为她有一个在大自然中成长的童年,因为在生命的早年,她与大自然建立起一种深度联结,这种深度联结犹似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无论任何时候,都能给她呵护,给她力量,给她启示。大自然于她,愈是远离,愈发惊奇;愈是远离,愈发珍惜。

        池子在赞叹大自然的同时,也发出无限感慨:这世间的美每天都在重现,我们却不断错过。池子在感受,在惊叹,也在感悟,同时在忧思。她忧思什么呢? 她说,“不要说庞大的城市孩子群,就连城市化变迁中大量的乡村孩子(他们本来应该深谙大自然),可能都非常熟悉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他们知识丰富,运用自如,但却远离了真正的大自然和田野”“庄稼菜地、虫鸣鸟啼,甚至日月星辰、气候节气,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成为一种疏离感官之外的抽象概念。而这种自然的缺失,很可能让他们成为真正孤独的儿童。”

        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当前儿童成长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池子的忧思是深广的。池子的情怀所系,一方面固然是她所言的“以散文书写自然是我生命之所需”,另一方面又如她所言“在这样时代的裂缝中,我看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不可推卸的责任”,《田野深处》的价值与意义便突显出来。池子用充满灵性的文字书写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呼唤孩子们关注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建立与大自然的深度联结。请听听池子的声音:回到那个辽辽阔阔、浩浩无边、神秘神奇的大自然中去! 让大自然的清香浸透孩子的童年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