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在伊犁》:王蒙贡献给中国当代史的一份备忘录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1月06日   01 版)

        本报讯 10月29日,作家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王蒙先生的文学创作生涯跨越了70年,发布作品字数超过了2600万字,进入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每年都有新作问世,旺盛充沛的创造力令人钦佩和敬仰,他出版的近百部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很多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璀璨星辰一般照亮中国当代文学的星空,本次1984年作家出版社首次出版的《在伊犁》,同样散发着独特耀眼的文学光芒。举行《在伊犁》的重新修订出版发展研讨会,既是向文学致敬,向王蒙先生致敬,也是为了学习王蒙先生的创作精神、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从王蒙先生这里汲取力量,汲取文学的养分,激发文学创新活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作家梁晓声在发言中坦陈自己读王蒙的作品很愉快,有一种非常享受的温度。“我更觉得这是一位作家对自己人生某一段岁月的文学性的、真诚的思想告白。读到有些文字的时候心中怦然一动,很有共鸣,而且也非常有警示、有启发。”梁晓声说,人民性是包容性非常强的,作品中写姑娘们,写一切亲人,争吵是争吵,但他们都是好人,他们都很善良,这才是作家看我们人民的、值得我们学习的眼光。“老王同志70余年的创作生涯和90余岁的人生中,对于时代和人民的关系的思考,成为他看中国现象的基本思想之一。”同时,梁晓声也认为,《在伊犁》是一位作家奉献给中国当代史的一份备忘录,非常适合于进入高中和大学的必读书目。

        1965年初王蒙来到伊犁,在伊宁市巴彦岱镇(原红旗人民公社)劳动。他吃住于农民家中,抡起坎土曼,学习维吾尔语,爱上奶茶泡馕……这六年的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新疆叙事”系列作品的宝贵源泉。写作于1983年至1984年间的《在伊犁》系列作品,正是以他的这段经历为背景。王蒙回忆起在伊犁的时光,表示于自己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深情的共同体。“在那段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是民族的共同体,是命运的共同体,价值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还是生活的共同体。”

        作家出版社社长、董事长鲍坚介绍说,《在伊犁》原书名为《在伊犁系列小说——淡灰色的眼珠》,收入《哦,穆罕默德·阿麦德》等九篇作品,记录了王蒙先生在新疆伊犁独特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乡村哲人穆敏老爹等经典形象,描述了维吾尔族“伟大的塔玛霞尔精神”。小说集收录的九篇作品文字优美、感情鲜活,极具地域风情,是国内文学界最有代表性的体验新疆经验的作品之一。

        (鲁大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