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一家作文期刊的40年:《全国优秀作文选》办刊的行与思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1月06日   06 版)

        创刊号

        ■王文涛 陶振伟

        █进入21世纪,包括《全国优秀作文选》在内的诸多文学类期刊,都遇到了重大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应试的压力,阅读方式的改变。显然,阅读、写作对青少年生命成长的作用在逐渐被消解。对《全国优秀作文选》而言,如何“抢占”青少年读者的文字阅读时间,是杂志生死攸关的大事。许多同类杂志,转型成完全面向应试的“教辅产品”,在很多家长心中,那些产品“更实用”。《全国优秀作文选》要不要改?在一次调研座谈会上,老编辑诸荣会意味深长地提醒了一句:不要忘记杂志在读者心目中的定位;不要忘记读者的真实需求和长远需要。

        《全国优秀作文选》1984年10月创刊,原名《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2005年更名为《全国优秀作文选》。《全国优秀作文选》以“以作启智,以文化人”为办刊宗旨。

        在1984年第1期的发刊词中,有这样几句话:“《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将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交流作文学习成果和经验的园地”“优秀,这是《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选文的主要标准”“它将尽量反映我们辽阔国土上各地区各民族作文的主要特色”。

        40年来,该杂志先后经历了徐棐、谭锦宁、姚卫伟、陶振伟、王文涛五任主编,但上面所说的杂志定位、办刊方向,从未变过。

        不寻常的80~90年代

        杂志的老读者、老作者孙卫卫回忆,第1期创刊号,杂志封二就开设了《小荷才露尖尖角》专栏,刊登获奖作文的作者介绍。第1期还刊登有廖小青、黄健翔、田晓菲的作文。

        廖小青是福建厦门初三学生,《假如没有了邮政》一文,获1984年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国内第一名、国际特别奖。田晓菲,13岁从天津十三中(现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现在是哈佛大学教授。黄健翔,后来成为体育评论员。

        第2期刊登了该刊特约记者在北京采访的文章,采访了作家丁玲、臧克家、萧军、李瑛、刘国正等人。在《作家的中学作文》专栏内刊登了作家王蒙中学的一篇散文《春天的心》。

        第3期封二、封三是各地文学社剪影,开设有《文学社作文》专栏。

        1985年第4期,《全国优秀作文选》刊登了第一届“雨花奖”全国中学生作文邀请赛的消息,刊登了获奖名单和部分获奖作文。也是从举办“雨花奖”作文比赛开始,杂志逐渐有了自己的原创作者队伍。

        1985年第6期开始,杂志封二开始刊登作家照片、介绍和给杂志的题词。第一位出场的是作家海笑,当时担任江苏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1985年第7期,杂志封二刊登了作家铁凝(现为中国作协主席)的照片和题词,题词的时候,铁凝只有27岁。题词是“我羡慕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你们的中学时代比我的中学时代美好得多。你们将是中华民族的栋梁,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铁凝1985年4月2日南京”。从这期开始,杂志开设了《校园文学》专栏,选登全国各地中学生写的文学作品,同时刊登各地文学社介绍和全国各个中学文学社名录。

        从1987年第1期开始,《全国优秀作文选》开设《文学少年》栏目,第1期推出的是苏州十中高二学生凌云的专辑,一共占了七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当时全国广大文学少年所关注的栏目。除了凌云,杂志还先后推出刘梦琳、马璇、程冰雪等10人。他们一经杂志推出,立刻在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中成为名人。

        1990年7月,《全国优秀作文选》举办了全国校园文学大奖赛。同年,江苏电视台和该杂志联合录制了《作文欣赏》节目,一人一集,共7集,推荐对象分别是凌云、杨劲松、赵希臣、孙曼、刘梦琳、雷霆、余芳。

        首届全国校园文学大奖赛结束后,《全国优秀作文选》出了专辑。

        南京金陵中学的喻旭初代表参加评选的老师,撰写了《破土的幼苗尚需精心培育——全国校园文学征文比赛阅稿印象》一文,他如是写道:“希望爱好写作的广大中学生热爱生活,深入体察,加强修养,提高境界,打好基础,练好语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严于律己,锲而不舍。果能如此,那就一定能写出好作品来。这是我受评委们的委托,对你们发自内心的赠言。”

        1990年,《全国优秀作文选》开始评选首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当年第12期杂志刊登20位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候选人事迹。第二年评选结果揭晓,在南京举办颁奖大会。十佳文学少年在1991年成为杂志封面人物。杂志同时开设《封面人语》专栏,请小作者自述自己的写作之路。“十佳文学少年”的评选,将校园文学写作推向高潮。

        当时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及其他各界专家,也给予该杂志很高的评价与期待。他们热情参与编辑部举办的各项活动,为杂志题词、开设专栏,与小读者互动。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名家包括(大体按时间循序):臧克家、吴祖光、陈伯吹、丁玲、郭风、铁凝、马识图、季羡林、汪曾祺、刘湛秋、王愿坚、韩少华、柯蓝、任溶溶、于漪、柯言、吴祖光、刘绍棠、范小青、圣野、叶文玲、王蒙、艾芙、秦牧、许淇、王尔碑、碧野、冯至、陆文夫、侯宝林、柳斌、史铁生、余秋雨、阎肃、张中行、池莉、丁帆、吴非、肖复兴、赵丽宏、魏巍、海笑、金波、峻青、刘震云、钱梦龙、汪国真、程乃珊、白先勇、梁凤仪、梁晓声、毕飞宇、曹文轩、莫言、鲁敏、周梅森、秦文君、梅子涵、苏童、黄蓓佳、叶兆言、沈石溪、祁智、安武林……

        据曾任该杂志副主编的杜晓虹回忆,当时杂志广受中学生欢迎,单期发行量达97万份。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读者投稿非常热情,编辑部每天收到的信件堆积如山,不得不专门准备库房存放。

        作文期刊面临世纪大考

        从《全国优秀作文选》以上办刊经验的种种,可以看出,我们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从一开始就清晰地选择了一条办刊道路:既没有办成纯粹的作文选,也没有办成纯文学刊物,而是很好地把作文和文学结合起来。

        1992年杂志第2期的《编后记》有这样的话:

        我们一直在努力把握一种“度”。每编完一期,都得用这种“度”作一番自我鉴定:有时意满志得,有时又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尽如人意。——这是一种感觉,总是萦绕心头,它久久不散,我牢牢不放。直到有一天,一位教研员对我们说:你们期刊作文性与文学性结合得不错。我们这才明白自己苦苦追求的正是这种“度”:作文与文学结合的“度”。显然,这是必要的。过分地偏在文学性方面,固然使同学们能在课间获得一怡然小憩,但终究属忙里偷闲——帮不上“忙”,岂不有浪费好端端学习时间之嫌? 虽然文学对作文终该是有益无害的。另一方面,过分偏在作文上,把期刊置在复习资料一等,在题山试海的现况下,岂不拉长了诸位跋涉的道途? 两者结合也许能各纠其偏,各补其缺。其妙处何在? 那边怡然赏阅,转将过来这边就能写一手好文字,做一篇好作文。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包括《全国优秀作文选》在内的所有文学类期刊,都遇到了重大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应试的压力,阅读方式的改变。

        关于应试的压力,无需多说,大家都有体会。随着学业压力增加,中小学生尤其中学生能用在阅读、写作上的时间直线下降,老师、家长们更倾向于让学生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刷题”、上补习班。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阅读方式。比如,曾经遍及全国的报刊亭迅速消失。当中小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压力挤出时间来,很多孩子的第一选择是——拿起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沉迷社交网络。它带来了另一个严重后果:写作内容的匮乏。

        没有时间去观察生活,没有时间去细心体会,没有时间去思考,感知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弱化,体现在青少年写作上就是:很多青少年抗拒写作,觉得无话可说;因为缺少观察、体会、思考,学生在作文中回避思考,堆砌辞藻的文艺腔盛行,套路化严重。

        显然,阅读、写作对青少年生命成长的作用在逐渐被消解。对《全国优秀作文选》而言,如何“抢占”青少年读者的文字阅读时间,是杂志生死攸关的大事。

        许多同类杂志,转型成完全面向应试的“教辅产品”,在很多家长心中,那些产品“更实用”。《全国优秀作文选》要不要改?

        在一次调研座谈会上,老编辑诸荣会意味深长地提醒了我们一句:不要忘记杂志在读者心目中的定位;不要忘记读者的真实需求和长远需要。

        编辑部先后走访了上百所学校,在线上线下组织了各类读者调查、编读互动、研讨活动,与各地的教师、家长、学生交流。我们相信,只有走进青少年群体中,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才能办出适应他们要求、让他们乐意读的杂志,才能真正发挥出纸质媒体的特殊优势,“抢占”他们的阅读时间。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趣味性,是孩子们首先关注的。他们喜欢玩游戏、看动漫,就是因为“好玩”“有趣”。真实表达,也是很多孩子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摆脱束缚,真实地表达喜怒哀乐,渴望“被看见”“被关注”。

        “思”与“行”

        《全国优秀作文选》杂志应该试着帮助青少年读者带着笑声去读,自由、真诚地去写。带着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其一,在选文中,注重引领青少年关注真实生活,说真话抒真情。

        青少年读者往往不愿意被动地接受说教,真诚、灵动、鲜活的语言能更有效地传情达意,吸引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接受编者想要传达的思想。青少年作文最打动人的地方,往往是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这些情感可能显得稚嫩,但正是因为真实,才更具感染力。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是青少年写作的天然优势。

        因此,我们在选稿时,特别注重那些能够表现青少年特有的纯真和灵动的作品;注意避免说教、套路化、矫揉造作的“文艺腔”;鼓励青少年表达自我,勇于表达内心世界,鼓励作者从个人经历出发,真诚地表达自我情感与独立思考。

        此外,我们努力用青少年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多用故事化的形式引入,通过合理的编排、有趣的对话,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

        其二,在版式布局方面,《全国优秀作文选》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改成大16开,幅面开阔,让版面有了呼吸感和透气感,提升阅读体验。图片上,从封面到正文插图,编辑部联系高水平作者绘制,保证图片色彩丰富、活泼大方。杂志版面既具备雅致的风格,又经得起长时间阅读。

        其三,在栏目设置上,我们构建富有趣味性的栏目,有效激发青少年对写作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写作成为一种自发的、享受的过程,而非外在强加的任务。

        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全国优秀作文选》有《封面故事大猜想》,引领小读者根据杂志封面,想象有趣的故事;比如,小学中高年级有《七嘴八舌评作文》,每期请三位小读者旁批“辣评”;小学阅读有《大咖来了》,每期约请作家讲述小时候读书写作的故事;初中、高中,则有《本期话题》《热点关注》栏目,选取初高中学生感兴趣的某个社会热点话题,请同学们展开评论。

        尤其是漫画类栏目,我们先后创设了《小虎的麻辣日记》《作文不一“班”》《主编作文诊所》《创意写作营》等借漫画讲写作的栏目。在每次“读者最喜欢的栏目”问卷调查中,这些栏目位居前列。

        其四,邀请名家开设专栏,提供优质的读写范例。

        模仿是青少年学习写作的重要路径。尤其对于初学写作的少儿来说,模仿经典作品或名家名篇,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语言和技巧。为此,编辑部先后开设了《作家村》《名师室》《大咖来了》《大作家小书房》等专栏,邀请作家、名师推荐精彩篇目,传递创作经验。

        其五,刊网结合,将AI技术初步融入传统出版。

        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传统刊物转型升级的必选项,已经成为媒体人的必修课。我们在这方面先试先行,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如研发智能导学助手“文小慧”——是专门针对小学生写作和语文学习需求设计的智能导学聊天机器人,基于自建知识库(《全国优秀作文选》40年精品范文库)和大语言模型开发,采用问答的形式,为小读者提供写作和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的知识技巧,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小读者在对话中解决困惑、汲取知识、写好作文。

        其六,我们举办一系列公益性的作文比赛、夏令营、讲座、编读互动等活动,鼓励青少年读者勇于表达、自由表达。

        其中,我们举办的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有“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开始于1985年的传统赛事)、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苏赛区评选、“希望杯”网络作文大赛等,倡导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热爱写作的青少年搭建更大平台,发掘一批青少年文学之星。

        除上述品牌赛事外,我们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小而精”的主题征文活动、朗读评选活动等,加强编读往来。前不久,编辑部结合杂志栏目,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携手,推出“园林里的昆虫”征文活动,邀请喜爱昆虫、了解昆虫的小读者做“虫虫天团代言人”,撰写文章,择优在杂志上刊发;我们还举办“悦读好声音”评选,挑选杂志上优质的阅读范本,邀请小读者录制朗诵音视频投稿,在新媒体平台展示;我们还与苏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童言话国宝”作文比赛。

        “大而美”的品牌赛事和“小而精”的主题活动,都进一步扩大了刊物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读者的认可度。

        作文期刊的价值与意义

        不知不觉,《全国优秀作文选》已走过40载光阴。

        杂志赢得了一个接一个荣誉:国家首批“双效期刊”,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向全国少儿推荐的优秀报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全国优秀少儿报刊,中国少儿报刊金奖,入选中国精品期刊展……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曾如此评价:“《全国优秀作文选》——全国青少年的作文园地。”

        创刊40年,我们一直秉承“以作启智,以文化人”的办刊宗旨,坚持倡导主流阅读,给青少年读者以写作、阅读素养的滋润与提升。40年来,《全国优秀作文选》培养出一批批的文学爱好者,其中有不少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学者。

        我们深知,编辑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出版一本本刊物,还在于点燃每一个少年心中的文学梦想,让文学陪同他们走过成长的每一步。

        (本文作者王文涛为《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陶振伟为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