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凭经典打开格局

    虞云国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0月23日   10 版)

        “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中华书局2024年出版

        陈引驰教授主编的“中华经典通识”已经出到了第三辑。第三辑发布会的主题定为“凭经典打开格局”,十分贴切,非常到位。这里结合第三辑五种(《四书通识》《〈孙子兵法〉通识》《〈山海经〉通识》《〈黄帝内经〉通识》《〈水浒传〉通识》),说说我对这一题旨的感想。

        中华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在中国人文精神的传承过程中,无论出版界的刊印与流通,或者学术界的研究与诠释,还是读书界的购求与庋藏,无一例外都把经典列为首选。

        书海无涯,人生有限。据统计,2023年中国出版的新书总数超十八万种。而当代人生活快节奏,工作满负荷,除了少数专业学者外,一般读者倘若平均每周阅读一册图书,终其一生,也仅在三千种左右。如何以有限的人生从浩瀚的书海择取好书阅读,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不妨先来看看南宋学者严羽提撕学诗法门的指点: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头一差,愈鹜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沧浪诗话·诗辨》)

        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说法转换为读书门径。也就是说,倘若有志于学,最主要的应有高明的见识,那就是入门要正,立志要高;学力不够,还可以用功,路向不对,就越走越岔;读上等的书,至少有中等的收获,读中等的书,所获将更等而下之。准此而论,只有读经典,才是单刀直入,取法乎上。

        我们读经典,当然以读原典为第一要务。但有的原典并不好读。原因大致有三点。其一,专业的限制。不同学科各有经典,一般读者不可能通晓所有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本草纲目》与《黄帝内经》,非专业读者显然缺乏中医药学的专业修养。其二,古代文字与知识背景的隔膜。中华经典不少都诞生在先秦,例如《周易》《尚书》与《诗经》,连王国维与顾颉刚这样的国学大师都说《尚书》颇有费解处,对普通读者其难度之大更是不言而喻的。其三,有的经典虽能读下来,但有无高人指点迷津,获益便会迥然不同。因此,对一般读者而言,走近经典,以普及读物为津梁是必不可少的。

        回顾阅读与书籍史,自经典行世后,每一代人都对其在做普及工作。即以四书为例,自南宋朱熹编为定本,以“管见”“贯通”“蒙引”“讲义”“近旨”“问答”“说略”“识小”等命名的四书解读类著作,代有其书而不胜枚举。那么,当下为什么还要编辑出版一套“中华经典通识”丛书呢? 其中的原因,无非有三个。第一,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普及读物的用语行文上或在表述方式上出现了时代的差异与隔阂。为了适应当前读者的阅读习惯,编辑一套跟上时代的经典普及读物,仍是很有必要的。第二,经典常读常新,随着一代代学者推进研究,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更新与深化,如何及时展现这些前沿成果,以通识读物的形式让当今读者受到教益,也是时代的要求与读者的企盼。第三,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在快节奏的年代里,读者大众的阅读趣味也因时而异,他们可能没有大把时间去研读关于经典的专业图书,期待有一套适应现在阅读兴趣的经典普及读物。我们注意到出版社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各册通识读本的封底精心设计了“扫码看视频”,让读者与作者隔着时空,也随时可以“面对面”,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平添了别样的阅读风尚,跟上了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针对当代读者已经习惯于图文并茂的装帧形式,在每册通识读本里都配上赏心悦目的彩页插图,令人爱不释手。《山海经》在经典里也是一部别致的奇书,包含了上古时代神话学、博物学、民俗学与历史地理的丰富内容。记得中学时代读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很遗憾没机缘翻看配图的《山海经》。现在的中学生就不妨先翻一翻《〈山海经〉通识》里的彩图插页,以后再进一步阅读原典,一定会比鲁迅儿时读《山海经》更有趣。

        第三辑中收入了《四书通识》,著者郭齐勇教授在中国哲学史界、思想史界与儒学史界都是声誉卓著的领军人物,由他来解读《四书》这一儒学经典,无疑是顶级的学者来做一流的通识。他在阐释中庸或中道观念时,引入希腊哲学与印度佛教中的相关观念互作比较,点评要言不烦而切中肯綮,尽显大家底蕴。《〈黄帝内经〉通识》的作者刘鹏教授,长期专攻中医学术史与中医典籍文化,由他来解读中华医学的第一元典,尽显当行本色。非专业读者对这部中医经典总有点“不明觉厉”,但只要读完这册通识,就能真正了解它究竟是怎样的经典。沈海波教授点校过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自著有《山海经考》,对《山海经》深有研究,由他来写《〈山海经〉通识》,可谓驾轻就熟。《〈孙子兵法〉通识》的作者尹世尤教授是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孙子兵法》的负责人;《〈水浒传〉通识》的作者吴兆路作为明清文学专家在复旦大学开讲《水浒传》课程,其合作者高红豪的博士论文也与《水浒传》有关,他们都可谓讲解这些经典的合适人选。

        总而言之,“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网罗一流的专家,撰写一流的导读,既有深厚的学术内涵,又有合适的普及体式,对广大读者阅读经典能起到津梁、门径和指南的作用,便于他们领略经典魅力,培壅文化素养,打开人生格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