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李宇明教授和他的“中国式师门”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0月16日   07 版)

        ■袁正科

        师门,字典解释为老师或师傅的门下,亦泛指老师和师傅本人。现在,师门多用来指那些由同一位导师指导的学生群体,多用于研究生教育领域。我国师门文化由来已久,师门关系被视为个人学术生涯的重要支撑。这种关系不仅是学术传承的体现,更是个人在学术界立足和发展的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的《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何婷婷、徐欣路主编)一书尽管是以文集的形式呈现,实际上也是对师门文化的一种研究,该书以“弟子”这一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式师门”的特色育人理念。

        著名语言学家李宇明教授从事研究生教育35年,桃李满天下。《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一书精心收录了李宇明教授中外弟子书写的百余篇师从老师学习的经历和感悟,共同描绘了“李门”这个学术大家庭里值得珍藏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李宇明教授的育人哲学和学术理念,讲述了这个“中国式师门”里充满爱和温暖的故事。全书读来,故事生动,启人深思,既为我们树立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师风画像,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式师门的教育精髓。

        在“李门”,李宇明教授不仅向弟子们传授知识,更注重树立崇高的师德风范,注重言传身教。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弟子们施以正面影响,通过自己的奋斗经历为弟子们树立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从而激励弟子们不断进步,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熟悉李宇明教授的人都知道,他的早年生活颇为艰辛。1955年,李宇明教授出生于河南泌阳一个农户家庭,家境贫寒。数年后又赶上自然灾害,生活陷入困境,经常忍饥挨饿。即使上了大学,也仍在为温饱发愁,靠学校的助学金维持生计。到了适婚年龄,他的恋人白丰兰老师又不幸在婚前患上内风湿关节炎,后来竟慢慢发展至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面对困难,李宇明教授并没有退缩,而是尽显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毅然决然地与病床上的白老师举行了婚礼。

        婚后,为了兼顾学术研究与家庭责任,也为了更好地照料患病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李宇明教授调整研究方向,投身之前从未涉及的儿童语言学领域。他与妻子共同记录了女儿从出生至六岁半的语言发展过程和行为,并形成了三卷本、一百多万字的详细语料。2019年,记录这一语言发展过程和行为的著作《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正式出版。这部著作不仅为我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语言学习档案,更在全球语言生活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探索范式,意义重大。

        在精心维护家庭和谐的同时,李宇明教授的职业生涯和学术生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曾担任过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教育部语用所所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他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部领导曾对其学术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中国儿童语言学的首倡,中国语法学的主将,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学的主要推动者和领跑者”。

        在《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一书中,弟子们对李宇明教授的崇高人格和高尚品德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李宇明教授的指导和影响下,“李门”弟子个个都展现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挑战自我,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深入探索学术的无人之境,在实现自我进步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拓展了学科边界,彰显了新一代学人的学术风范和时代精神。

        “李门”家庭式的师门管理方法,不仅为师门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还有效地激发了弟子们的活力和凝聚力,使师门成为一个温馨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弟子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谐,每个人都能从师门中汲取营养,获得支持,也都愿意为师门的长远发展贡献个人力量。

        “李门”能像家庭一样充满温馨,白丰兰老师功不可没。白老师因长年生病,只能待在家里,很少有外出的机会,而李宇明教授工作又特别繁忙,在家里的时间极其有限,为了防止白老师落伍,便给她安排了一个师门“政委”的职务,主要负责弟子们的思想工作,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李门”这个大家庭更为融洽。

        白老师非常珍惜这一职务,不仅欣然应允,还干得非常称职。但凡李老师的好友或“李门”弟子从外地到北京,想去看望李老师又无法见到本人时,总是白老师在周详、得体地接待。每当弟子们遇到情感、家庭方面的难题,或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时,也喜欢找白老师吐露心声、求教取经。弟子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碰到烦心事了,也都习惯于第一时间向白老师汇报,而白老师也会及时地将李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见解传达给弟子们。师门女弟子们更是将白老师视作她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启明灯,从白老师身上,她们明白了自信、自强、仁爱、善良是值得尊敬的女性必备的品格和情操。

        在李老师和白老师眼中,学缘近乎血缘,他们将每个学生都视同自己的孩子,都投入慈父慈母般的关爱。在他们的影响下,“李门”形成了一种互学互助、互敬互爱、亲如家人的良好门风。弟子们在这个师门里,不仅生活工作舒心,学术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良好的教育过程,不应只是师生间单向的知识传递,更应该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老师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更新自己的学术观点,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2024年6月9日,在《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新书发布活动中,李宇明教授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述分享了自己的从教经历,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过程。

        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教师,是因为最开始他在乡村中学教书,从那时起,他便被赋予了教师的身份。后来,他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步入大学讲坛,成了大学教师。

        当时华中师范大学有两个语言学的硕士点,硕士生导师师资较为匮乏,由于李宇明教授留校后做的是语言学研究,院里先后安排他给黄弗同教授、闭克朝教授当助手,一起带语言学硕士。在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郑厚尧后,闭克朝教授不幸去世,于是,指导研究生郑厚尧的担子就落到李宇明教授身上,从那时起,他就成了硕士生导师。

        1999年,李宇明教授开始带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后来,他的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带了博士后、访问学者、助教班、外国留学生等,前前后后累计培养的学生有一百多位。

        李宇明教授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每当学生研究一个问题时,他就要跟着思考这个问题,学生进步的时候,他也在进步,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李门”弟子一百多位,每个人的研究兴趣不同,大部分人的研究方向也不同,李宇明教授说靠自己最开始的知识水平是无论如何也指导不了的。正是通过师生间这一长期的教学相长的学习过程,“李门”在学术上才取得了较大成就,在学术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师门特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