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如果你把宝玉黛玉读进了心里,那么大观园也时时刻刻在你心里”,人人心中都有“红楼一梦”。

    “如果你把宝黛读进了心里”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0月09日   11 版)

        《人间红楼》,潘向黎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79.00元

        ■钟倩

        近年来,关于《红楼梦》的解读之书不外乎三种类型:学术研究型、散文随笔型、文本细读型(包括公开课讲稿)。在我看来,作家潘向黎的新书《人间红楼》应属于第四种——“灵魂启示型”。作者穷尽心力向内求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集家学底蕴、江南文化、小说思维、女性视角于一体,将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放在柴米油盐、风雨泥泞的人世间进行审视。潘向黎自称曹雪芹教会自己“芸芸众生才构成大千世界”,她以小说家的名义与曹雪芹展开精神对话,探究人物命运、爱恨情仇、衣饰美食、家族盛衰等;她以“非常情”正邪两赋的独特视野,置身烟火漫卷中回望“红楼”世界、勘探精神细节、探寻人性真相。

        全书以“华年·情深情浅”“心眼·世事洞明”“天机·梦里梦外”为章节,其中始终贯穿一条隐藏较深的“文学金线”,即品鉴红楼、悲悯众生。作为“中国式”顶级人情教科书,《红楼梦》包容各种冲突和情感矛盾,同时又被“雅”的艺术所包容着。她的点滴发现与洞见,她的处处共情,本身也是以“红楼一梦”叩问人生的终极意义,教我们重塑爱与被爱的能力。

        潘向黎的父亲是复旦名师潘旭澜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使她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前出版的《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等就是与古人对谈的至情之作。《人间红楼》很好地延续了这种风格,她以家学为骨、阅历为肉、文学经验为引子,进入到红楼内部。

        倘若把大观园比作一座构造奇绝的房子,从前门、后门、侧门进入,对应着不同的人文风景。作者独辟蹊径,选择“夜晚时间”进入,陪着“女一号”林黛玉失眠,为因病卧床的晴雯支招,给“太懂事”的宝钗“把脉”。与此同时,她避开世俗喧嚣,以“小角度知己”诠释曹雪芹的苦心孤诣。所谓“小角度知己”,是一种特殊的、纯度颇高的感情关系,因为“非常高难度而小概率”,所以关系稀有且彼此珍惜。通俗地说,就是超越功利目的,肯以“非常情”方式付出代价,建立在两颗独立灵魂之上的“斯抬斯敬”和彼此信任。譬如,妙玉对宝玉、黛玉对妙玉、平儿对宝玉等。妙玉请宝玉吃体己茶,把自己的绿玉斗给他喝茶;黛玉在栊翠庵里安静喝茶,妙玉说她“大俗人”也不在意;第五十回,宝玉冒雪去栊翠庵向妙玉讨梅花,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收到妙玉的帖子,上面写有“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以及第四十四回平儿受了委屈,宝玉安排她换衣上妆,后来他在窗下偷听,感叹“平儿竟能如此体贴自己”……最是细微处见真章,他人眼中“无感”的举止,却是曹雪芹心目中的赤诚。

        往小处说,这种关系是感同身受的慈悲,属于懂得的至高境界;往大处看,他们彼此尊重、理解、接纳,他们的生命完成度颇高,势必在现实利益博弈中付出一定的代价,要承受被误读和被嘲讽的心理压力。小角度知己有多“精微”,生命的层次就有多丰盈。以“男一号”贾宝玉为例,作者从“局外人”角度梳理他的超常规举动,识人高下、尊重女性,但是他也有出身贵族的弱点,那就是遇险先保全自己,犯错惹麻烦并无疚歉等。“宝玉的仁慈和温柔只在一个狭长地带,一个属于个人、内心、审美、求新求实、高雅趣味的狭长地带”。此狭长地带也是精神的“断裂带”,出了这个地带他是一个缺乏现实感和没有担当的人,作者将他的艺术型人格的光彩与暗面分析得淋漓尽致。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在《〈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中提出“互补二元性”思维模式,为小说叙事提供更为全面的立体视角。小说家潘向黎自然深谙这个道理,她往前更进一步,开启360度无死角、无滤镜模式,具体表现在对人物、人物关系、小说布局的深度开掘上。她看透宝钗的周全,通过与黛玉对比,揭示她超越年龄的分寸感,一句“只有雪的冰冷,没有雪的洁净”,暴露出哪怕吃冷香丸也根除不了热毒;她厌恶“袭人式世故”,引用清人涂瀛的评价“柔奸”,袭人以“一切为你好”靠近宝玉,最终是类似赌博的攀炎附势;她痛惜晴雯的夭亡,从带病补裘、撕扇子阐述性格特征,她的症结在于风流灵巧招人怨,贾母的收留和宝玉的厚待反而害了她,“她的自由如汹涌的水流完全溢出丫鬟、下人的沟渠”;她赞赏贾母身上的贵族气,“一种带着英气的随性自在、洒脱不羁”,看戏时的赏钱提前剪开红绳,往台上倒时听一个满台钱响。

        书中有个高频词:千足金,对应“非常情”,即超越功利的审美价值,高于现实的精神财富,这也是对“无用”之“大用”的最好注脚。关键时候,晴雯愿为宝玉拼命,“这种赤诚无私、肝胆相照,近乎侠”,氤氲的情与义万足金。钗黛交往,映照迥异价值观,“作为人生过程论者,黛玉对宝钗的信任和亲近是千足金的。作为人生目的论者,宝钗对黛玉的好杂质较多,不是千足金”。还有《从贾探春到林徽因》,由“明白体下”的贾探春联想到女建筑师林徽因,称赞她是“穿裙子的士”,“优秀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此外,作者还深入探究《红楼衣裳与江宁织造》的历史渊源、小说发生地与虚构空间的原型考证,强调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如果你把宝玉黛玉读进了心里,那么大观园也时时刻刻在你心里”。人人心中都有“红楼一梦”,这正是我们不断重读此书的深层缘故。

        文学家木心说过:曹雪芹的伟大在于两极,一是细节伟大,其次是整体控制的伟大。潘向黎很好地将这两者驾驭其中,用心体会、用情共鸣、用学识和修养对谈,捧出一部耐读有趣又思想丰瞻的灵魂之书,于她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画外音”,于读者则是热爱生活的“心灵史”,有利于我们在世俗焦虑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富足,过一种有尊严、有情的美好生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