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吴波研究员的《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这一重大成果作出了初步系统的梳理和阐释。该著是作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主要成果,是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著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作出了比较深刻而独到的阐释,为深入理解中国道路和进一步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份有益的参考。
鲜明的学术立场与问题导向。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问题的直面与反思意味着中国道路新的探索的开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理想性引导、批判性反思与规范性校正统一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成功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作者深切领会和牢牢把握贯穿新时代党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问题意识,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一中国道路的核心课题为切入点,基于对资本逻辑的驾驭与共同富裕原则的贯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意义;基于对西方民主实质与局限的批判阐释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殊优势;基于党的战略定力、政治领导力的解读阐释党的领导之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基于对权力逻辑的二重性及其规范的论述阐释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特殊逻辑。该著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党建等领域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具体阐释,展现新时代中国道路探索的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理论阐释空间的积极开拓。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主题,学界进行深度打量的研究不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作者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论主题转换的历史考察,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阶段党的理论成果、理论主题的内在关联,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连续性和发展性特点。韧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政治品格。学界对中国道路特殊性与中国成就之间关系的分析较多,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性与中国成就之间关系的思考相对较少;对中国制度的韧性研究较多,对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与中国道路之间关系的思考相对较少。作者将中国共产党精神特性的研究视为中国道路的理论空间的拓展,具体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斗争性、适应性、牺牲性等韧性特征与中国道路的逻辑关联。
世界历史视野的充分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在世界历史视野中,社会主义是全球性的事业,中国道路蕴含着地方性和正在成长着的新的全球性的辩证统一。作者基于空间化的视角,对冷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作出了新的诠释,通过空间坚守、空间稳固和空间优化三个阶段的划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被动状态转向历史主动姿态的艰辛历程,阐发了中国道路复兴民族和复兴社会主义的双重意义。作者认为,中国道路的探索自始至终蕴含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的统一,蕴含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昭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之于人类现代化事业的普遍性价值,折射出社会主义相较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凸显了中国道路之于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作者还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成因、特征、实质和趋势作出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对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辩证分析,并在探讨进一步拓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系统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主张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意义。
鲜活流畅的理论文字也是该著的一个显著特色。作者阐释新时代中国道路理论创新观点,逻辑思路清晰,理论文字鲜活流畅,呈现出集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鲜明特征。吴波研究员的这部新著呈现出较强的学术厚度、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实践向度,对于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