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遍注群经成绝业,甄论六艺发精思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与郑玄和潍坊的因缘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9月11日   14 版)

        ■汪少华

        郑玄(127~200)是我国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文献学家。他遍注群经,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具有很高学术价值,被后人称为“郑学”,与许慎并称为“许郑之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宝贵遗产。

        郑玄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影响深远。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是全国传统语言学、训诂学工作者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宗旨是继承、整理、研究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训诂学的应用研究,促进训诂学的社会功能。

        今年适逢“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我作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代表出席“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与郑玄和潍坊的因缘始于1988年,那年5月,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发起主办的“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在山东高密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17个省市的48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40余篇,以“郑学”为中心,围绕郑玄的学术成就及相关学术进行研讨。论文内容,参见吴沛生《郑玄学术讨论会综述》(《山东师大学报》1988年第5期)。

        为了“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高密市先贤郑玄文化研究院郑金涛院长事先给我发来当年讨论会的照片和学者题辞,“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的操办者,是时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秘书长唐文和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徐超。当时唐文先生已完成90万字的《郑玄辞典》,寻求出版。徐超为会议题辞,就是敬录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徐复先生《郑玄辞典》序中的名言:“许郑之学,为经义之渊薮,亦即语学之钤键也。时至今日,许氏《说文解字》独辟蹊径,为世显学,而郑学浩繁,治之者希。训诂学会提倡朴学,可不先务乎?”

        今年八十华诞的徐超先生,发来当年记录的开幕辞。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张舜徽先生,开幕第一段话就是:“1700多年前的郑玄为什么值得纪念?中国历史上能够与郑玄相等同起来的,只有几十个人,只有十几家是通人。郑玄是其中一个。郑玄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学者分博学通人与博士之学。郑玄是属于博学通人,通学的。济南市应在大公园里造郑玄的像,使国内的人起爱国之心,外国人起敬重崇拜之心!”张舜徽先生题辞:“遍注群经成绝业,甄论六艺发精思。”

        徐超先生还发来当年会议照片和“与会代表登记表”。在登记表里,我看到湖南师范大学周秉钧和孙雍长、山东大学冯浩菲、山东师范大学孙良明和张可礼、山东省博物馆王恩田、曲阜师范学院吴林柏、复旦大学孙锡信、苏州大学王迈、南京大学吴永坤和滕志贤、南通师专端木隽、武汉大学黄孝德、驻马店教育学院顿嵩元、湖北大学汪耀楠、东北师范大学马振亚、浙江师范大学胡从曾、齐鲁书社孟繁海、语文出版社李建国、上海辞书出版社周中民、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剑雄……。在合影中,辨认36年前学者的面貌;在题辞里,遥想当时学者的神情,思绪萦回,感慨不已。

        在登记表里,我看到了山东大学殷孟伦(1908~1988)先生,他是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创会时第一副会长。上世纪30年代,老殷先生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读本科并留校,跟随黄侃先生学习了六年,1935年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做研究生,师事汉学家盐谷温先生。讨论会召开时他过了80周岁,身体不佳;会议合影没有他,唐文4月6日致徐超信也说计划5月21日会议结束后去济南拜访老殷先生。而弟子徐超先生记得去了高密火车站接老殷先生。究竟与会与否? 直到我到了潍坊富华大酒店,看望并求证于老殷先生另一位弟子吴庆峰教授,才确认无疑:老殷先生坚持与会,由弟子搀扶,乘绿皮火车到达高密,错过了会议合影,但留下了题辞:“网罗众家,囊括大典;述先圣之原意,整百家之不齐;融古今经学于一体,集汉学之大成。”老殷先生七个月后溘然长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重要学术会议。“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发布的《郑玄全集》(齐鲁书社出版),其辑校者吴庆峰先生和王其和教授,是优秀的训诂学者,先后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也是老殷先生的得意弟子和再传弟子。齐鲁书社社长王路在采访中谈道:“《郑玄全集》是郑玄研究到目前为止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潍坊的地域文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36年前,与会学者瞻仰了郑玄墓和郑公祠,并且以“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全体代表植树纪念碑”的名义立了碑。郑玄墓和郑公祠,后来随郑公街道划归了潍坊市峡山区。留存至今的照片和题辞,成了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的珍贵历史,也是与会代表和潍坊、高密的情感纽带。郑玄墓和郑公祠令今天的参观者倍觉珍贵,而“全体代表植树纪念碑”成了文物,植树根深叶茂,郁郁葱葱;以《郑玄全集》为标志的研究成果绵绵不绝,需要有较大物理空间的郑玄纪念馆,来陈列与郑玄相关的文物以及研究成果和资料,记录潍坊人民和全国学者代代相传的对郑玄的怀念与致敬、对郑学的传承与研究,从而丰富郑玄文化内涵,提升郑玄文化影响力,继承与弘扬郑学这一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因而期望潍坊市政府尽快建立郑玄纪念馆。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愿意再续前缘,一如既往地协助潍坊地方做好郑玄文化建设,促进郑玄学术研究。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秘书长兼法人。本文据“2024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之“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交流发言修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