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大观园”由来猜想

    范圣宇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9月04日   20 版)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明明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虚构园林,但现如今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处真实景点名曰大观园,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袁枚曾号称“大观园者即吾家之随园也”,周汝昌则说,北京恭王府即大观园之原型。何谓真实,何谓虚构,而且到底是艺术模拟生活,还是生活模拟艺术,这些本来就是大有商榷空间的问题。大观园虽然是曹公创造出来的,这个名称的由来却值得我们仔细追溯一番。

        曹公自己在小说中借元春之口说:“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始筑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从字面上看,当然是因为大观园具备了天上人间的诸种景象,其中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所以称之为“大观”(中文里还有“蔚为大观”“洋洋大观”等成语),实际上元春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比喻作者本人苦心孤诣地创作了这样一部杰出的小说。“大观”一词,就隐隐透露出了“胸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的境界。

        有趣的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思在《红楼梦英译笔记》里记录了他找到的“大观”的出处,不知曹公若地下有知,是否也可以会心一笑? 第一处是西汉贾谊的《鵩鸟赋》:“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意思是说通达知命的人目光远大,万事万物都没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这里的“大观”,指的是心胸宽广的境界。第二处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里的“大观”,指的是气吞山河、包罗万象的景观。第三处是《晋书·李充传》:“六位时成,离晖大观。”大意是易经中每一卦的六爻位置都必须依时而成,天道像太阳一样周而复始地运行着,而太阳的光辉普照着世间的万事万物。这里的“大观”,不妨看作哲学上抽象的范畴。这些当然都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用法,也都可能是曹公创作的依据。不过笔者还想补充两个也许更有意思的可能。

        第一是宋徽宗赵佶曾用过“大观”(1107—1110)这个年号。宋徽宗至情才士,工书善画,多才多艺,只可惜“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的文采风流与悲剧命运,与《红楼梦》的主题也是吻合的。被称为“古代刻帖第一精品”的《大观帖》(又称《太清楼帖》),就是徽宗出内府所藏真迹,命龙大渊等将历代法帖重选增订,摩勒上石,于大观三年正月完成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推出的汉英对照双语版《红楼梦》封面书名题字采用的瘦金体,正是宋徽宗赵佶所创,运笔飘忽快捷,笔势劲逸,所谓“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第二是清代吴升曾撰中国书画《大观录》(又称《吴氏书画记》),其中王掞写的序言说:“欧阳子云,‘物聚于所好’。书画之好,尚矣。然历代绵远,多出于沧桑兵火,摹画漫漶之余,真赝错杂,非具法眼不能观,即或窥探一二,非深嗜笃好者鲜能遍览而荟萃之也。”曹雪芹博学多才,雅好丹青,是不是也曾读过吴升的这本书呢? 王序说吴氏“尤能自出心眼与古人参证于毫芒杪忽之介”,“夫子敏非能书画者也,乃能抉书画之精髓而融会其神趣”。虽然他谈的是书画,移来谈文学,也未为不可。而且这些话对于我们来阅读、评判、分析曹雪芹的原文以及霍克思的译文,都不无参考价值。

        对笔者来说,最重要的启发有两点:一是“非深嗜笃好者鲜能遍览而荟萃之也”,这就是说,首先是需要发自内心地喜欢,才有可能巨细无遗地详尽阅读,并进而有所发现,因为不论是曹公还是霍氏,都是各自文学传统的“深嗜笃好者”,也都曾“遍览而荟萃之”,读者非“追踪蹑迹”不能得其神妙;二是需要“自出心眼与古人参证”,熟读《红楼梦》原文和译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别出心裁,力争看到一般读者看不到的地方,如此才不辜负曹公与霍氏,才有可能把对《红楼梦》的原文与译文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