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酒事江湖134

    酒中人最真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8月21日   03 版)

        ■齐红 主持:丁帆

        要说自己与酒的关系,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几乎所有的饭局上,在酒与饮料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除非有特别热情的推荐者说,这酒多么多么好,我可能会在杯中略倒一点,象征性品尝一下,但也无法真切感受那所谓的“好”。于是“拒饮”变得更加坦然而坚定起来:既不能了解真意,又不能品出真味,何必浪费?!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不喝酒”常被认为是可疑的。而我的推拒理由从来都是直白、简单、粗暴的:不想喝,不喜欢,不会喝,喝了不舒服……全都出自真心,无半点虚与委蛇的意思。这在饮者那里不免显得无趣,反过来,他们描述的喝酒快感在我这里也无法想象——陈年之酒的香,醇厚绵密的润,微醺时的轻松与迷离,大醉后的痛快与酣畅……我统统无法理解。

        连同山东特有的繁复又讲究的喝酒规矩,我至今不能了然。

        就因为这“不懂”,年轻时曾遭遇过一次“拒而不得”的喝酒体验,让我从此对“酒”更多了几分“敬而远之”的心理。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派往分校区担任一学期的授课任务。分校的领导特别重视我们这些本部过来的任课教师,除了日常生活的关心和照顾外,还会安排两场宴请:初到时的接风,离开时的饯行。部门领导自然在场,热情的劝酒更是少不了的剧目。

        这是年轻的我体验过的最具喝酒仪式感的饭局。主宾座次、敬酒顺序、几巡几轮、一杯几口,杯杯各有说法……因为完全不懂酒桌文化中包含的具体内容,我大约先是稀里糊涂地喝了两杯,接下来更加繁复的喝酒仪轨一套又一套,写满了山东人特有的热情、礼节、豪爽、强势和不由分说。面对这些,我直白、简单的拒绝在这里不管用了:领导和长者老师们以更加丰富的话语系统让你一定要喝下去——语重心长,关怀备至,软硬兼施,恩威并举……我退无可退,不得不一饮而尽。

        就这样连续被劝喝了数杯之后,心率的速度已经让我有不适之感,脸上、手臂上出现了一些红斑,我终于抛却礼貌、喝法、规矩、压力等等一切心理上的羁绊,义无反顾做出了坚定的拒绝:无论你说什么,我总之是不喝了。

        虽然没醉,但喝酒留给我生理上的难受却一直烙在了记忆里。现在想来,那确是山东人在宴请时表情达意的最重要方式。彼时彼刻,“酒”就是最好的一个媒介,与酒关联的话语系统是他们能够驾驭的最优表达——用以传递对一个陌生的、来自本部、来自远方的年轻女老师的欢迎。除此而外,他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或者,什么话题才能让饭局变得自然、自在又热闹呢?

        这一点在我后来观察家族中的好酒者时,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我父亲平时少话,社交有板有眼,给人的印象是极严肃、严谨。但是酒让他的这种形象大大改变,喝到一定程度之后,我父亲就变得非常话痨,他跟别人的酒桌交互也变得随和“丝滑”起来,全没有平时的棱角清晰,原则分明。父亲开始回顾他或辉煌或坎坷的历史,这一刻他的倾诉欲得到了最大意义上的满足,他的语言也呈现出少有的表现力,他走过的地方,参与的工作,见过的人,统统带有了传奇色彩。有一次我惊讶地知道他竟然玩过枪——一个特殊时期,他被厂里派到县武装部帮忙,在那里他得以接触各式各样的枪支,并学会了熟练地组装、拆卸。所有的经验与故事都开始闪闪发光,与当下的庸常岁月和平凡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我们的惊奇目光和讶异神情的加持下,我父亲更加健谈,讲述的欲望更强烈,那些隐藏在个人历史深处的细节被他不断发掘、突显、放大,最终建构、完成了我们所不了解的一个“过去”。

        而我舅舅的酒桌形象,则在日常的热情开朗却有点主观固执之外,多了些活络、幽默和搞笑的特点。他是家中老小,上有四个姐姐,家族聚会上经常“倚小卖小”。有舅舅在,喝酒的项目和说法就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他插科打诨,机智滑稽,周旋于宾客之间,不断引来各种笑声,在众人的快乐中他显得更加快乐。有时也会招惹姐姐们的嘲讽和批评,但他不在乎,继续洋洋自得,统揽酒局。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恰好偶遇以前的院长,仍跟过去的模式一样:我是饭局上滴酒不沾的人,而他则是痛快畅饮、酒风极好的那个。我开玩笑地说:请总结一下,喝酒的最大快感源自哪里? 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道:酒中人最真!

        虽说不上特别意外,但这个快速给出的答案还是让我惊了一下:难道,随和健谈才更接近我父亲的本真? 幽默圆融才是舅舅的本性? 那么,喝酒是释放,也是逃逸么? 卸下盔甲,拆除遮蔽,从现实中短暂逃亡,奔赴最真实的自己?又或者是相反呢——你以为的酒中之真,不过是酒精催化下想象与虚构的自己?

        而我们,这些不喝酒的人,又以怎样的方式,借助什么情境,去靠近、表达并呈现那个完全真实的自我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