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推动学术创新和学科繁荣 《文体研究》集刊创刊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8月07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日前,由内蒙古民族大学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骈文批评通史”共同承办的第二届“文体研究高端论坛”暨《文体研究》创刊会在内蒙古通辽市举办。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百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星,“中国骈文批评通史”首席专家于景祥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以及中华书局等单位的近30名专家学者与会并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星强调,要把中国的文体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研究,带回到中国文学产生的历史语境,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概念和方法。南京大学教授赵宪章主张当下的文体研究应该打开思路,不墨守成规,与时俱进,要在观念与方法上贯通古今中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袁济喜讲到,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中频繁出现的“我”字,从汉语语义学的角度来说,既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也影响到文体意识。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论述《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及回批对蒙古族文学发展的影响》时指出,当下的文体研究工作不能忽略众多少数民族文学和文论批评。

        暨南大学教授高华平认为,先秦是中国古代文体和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春秋战国处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剧烈的思想解构与重构时期,故先秦文体类型和文本结构演变的真正原因皆应归结于思想史。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吕双伟认为,研究中国古代骈文应该超越四六概念,回归到清人形成的骈文概念,这不仅是拓展骈文研究空间的前提,也是当代建构骈文学体系的基础。辽宁大学教授李贵银关注到碑志文从东汉时期开始骈化,至南北朝达到高峰,对偶、用典、藻饰及声律等骈体技巧都精进完善。

        于景祥教授介绍,《文体研究》学刊计划以集刊形式出版,每年两期,学刊注重文体学学科建设与理论探索,力求全面反映学界研究状况,准确把握学术动态,力争办成展示文体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推动学术创新和学科快速繁荣发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