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小说家不过是命运的翻译家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31日   03 版)

        ■姜桐

        继《在你们离开以前》和《生而为人》之后,青年学者毕啸南又推出了全新小说力作《一生何求》。此书以晚清最后一届秀才毕富海的故事为开端,一直延伸至2023年,讲述了四代人横跨百年的命运轨迹。这些看似不同时代的故事,轮回的却是你我同样负重的人生。

        在他们的故事里,毕啸南试图看清苦难与悲剧:每个人都会死,每个人都要经历苦难,但不是每个人的死亡和痛苦都能写成一部悲剧。晚清最后一届秀才毕富海与他的奴仆哑巴哥儿在奔赴乌苏里莽林的传奇大逃亡中,一个可怜人以一种高尚的死法,最终获得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喜悦的肯定”,这是苦难走向伟大过程的一部分,这是悲剧。

        他也试图看清爱情与永恒:爱情是造神的运动,而神不住人间。但偏偏有人不肯向老天低头。在内战、政治动荡、两岸分离的暴风雨中,在陈余生、毕文荣与胡蕙心三个人长达半世纪的生死之恋里,他们拿起人性中另一种叫做情义的武器,守卫他们对爱情的信仰,在有限与虚无的人生中,留下了一些可贵的东西,化作永恒。

        在《一生何求》中,毕啸南写底层人物的生活图景,读者从这些命如草芥的小人物内心看到的却是命运的大江河;他写战争的残酷,又总是在遍地灰烬里替绝望的人类捕捉一缕希望的光;他写两性之间微妙而深沉的情感,在个体坚守的故事之外,人们更多的震撼来自人性更辽阔的爱。

        “从前少年风光,误认为写作是在创造命运,我可以决定笔下人物的生死。但经过几段人生才唏嘘了悟,作家只能臣服于命运,小说家不过是命运的翻译家。”毕啸南说,在写作中,他有时是自由的,有时却常常被一双无形的手操控着命运的进度。“我总听到内心有个声音在向我倾诉,它讲到哪里,我就写到哪里。但这个声音好像并不是自己的,我干脆就理解为那是造物主在对我说话。造物主创造了我,我创造了笔下的人。”总之,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对他来说是独特、珍贵的。

        毕啸南的文字真挚,也足够敏感,从小细节里挖掘大主题,在当下中寻找永恒,是他一以贯之的创作内核。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评价说,毕啸南的作品关心人类的根本问题,这是作家最宝贵的自觉意识。历史学者苗棣关注到的是,毕啸南在小说中体现出的那种悲天悯人,那种人道主义精神,是我们的文学特别需要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