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倾力呼吁跨文化对话,推动不同文化的理解共生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乐黛云辞世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31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7月27日凌晨3时46分,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奠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辞世,享年九十三岁。记者从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了解到,为沉痛悼念乐黛云先生,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室设立灵堂,7月29日至30日9:00-17:00接受吊唁。乐黛云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7月31日上午10:30,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乐黛云先生1931年出生,1948年进入北大,1952年留校任教,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教授,并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会长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副主席。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等。

        1987年,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季羡林作序,并赞叹“如入宝山,不知道捡哪一块为好”。在乐黛云主持下,短短几年间,中国比较文学相关专著便出版数百部,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沉寂多年后,她开风气之先,成为这一领域的拓荒者。硕士点创立,博士点创立,中国比较文学的星星之火逐渐燎原。季羡林曾这样评价乐黛云的性情:“她为人坦诚率真,近乎天真,做事大刀阔斧,绝不忸忸怩怩,决不搞小动作。”

        学者陈平原曾以“既开风气也为师”来总结乐黛云先生的治学特点。他提出,开风气需要学术敏感,需要开拓精神,需要学术组织,需要登高一呼,这样一来,大量的社会活动会挤占著书立说的时间。所以,“但开风气不为师”是常态。但是乐黛云不满意只是引领风气,而是认定“最重要的是要拿出实绩”;这个“实绩”,包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也包括个人著述。比较文学学科之所以能在上世纪80年代崛起,与乐先生学术组织与个人著述并重的策略有很大关系。

        “先生时时警醒我们,以比较文学学者跨越语言、文化与学科限制的独特优势,永远为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新机重启,扩大恢张’留下可能。”乐黛云先生弟子、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教授如是表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