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令人惊喜又不负等待

    付如初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24日   06 版)

        付如初: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策划编辑的图书有《我和我的命》《曲终人在》《乌江引》等,所编辑图书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

        推荐图书:《买话》

        作家鬼子,原名廖润柏,是著名的“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曾跟铁凝、叶广芩、刘庆邦等一起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他的三个中篇小说《被雨淋湿的河》《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瓦城上空的麦田》被称为“瓦城三部曲”,因奇绝的想象力和强劲的原创力成为上世纪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鬼子也因为独特的语言和审美格调而成为个性鲜明的作家。后来,他出版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讲述生活的阴错阳差中,爱情由甘泉变绳索,命运由甜美转苦涩。再后来,他销声匿迹。

        刘耳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退休、丧偶、有老年病的小公务员,有做市长的儿子,有已经修好的老屋,所以他的告老还乡看上去既顺理成章又天年可期。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故乡对他并不接纳,因为在乡亲们的记事簿里,有一个“发达”了之后就背信弃义、负心绝情、见死不救的刘耳。刘耳一下蒙了,他自己眼中的自己,明明诚实厚道、重情重义、人微言轻、身不由己。

        鬼子擅长从生活的缝隙里发现文学的巨大空间,也善于把小说写得好看又耐看。当他在《买话》里用颇有幽默感的故事写出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反差巨大时,我们才意识到,刘耳作为第一代城市移民,他想向所有人说明“真相”,他想证明,虽然“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他仍然不改淳朴本色。于是,他开始向一个小孩儿“买话”,用钱探听乡亲的评价、用钱搭建重新融入故乡的桥梁……作家把这个过程看成故乡对人的再造和再养育,看成故乡对人的“根”的洗礼,然而,作为书名,“根浴记”显然不得体,于是,书名定为《买话》。

        我们判断一部作品的价值时,常用的方法是看它对生活有没有崭新的发现、文学上有没有推陈出新。因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历程而不断变换题材的中国当代文学,曾有大量作品书写进城之难,如今,《买话》开创性地颠倒城乡关系,开始书写返乡之难。刘耳这个形象由此与经典人物形象产生了联系,他可以看作路遥在《人生》《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的同道中人。他们当年为进城不顾一切,如今为返乡费尽心思,多年之后,经济上弱势的乡村,摇身变成了情感上强势的主体,它是否包容和接纳变成了一种选择权。《买话》用崭新的眼光打量一代人,打量乡土,给读者“陌生化”的阅读体验。它既写城乡博弈背后的时代发展,也书写现代性进程中人的身份认同之难。

        除了主题,这个小说的价值还在于文学审美上的独创性。在同质化写作日趋严重的当下,《买话》独树一帜。它扎根中国现实,用推理小说的模式推进故事,用寓言式写法、富有象征意味的细节、古灵精怪的人物构建文本世界,让这个世界既可以与现实世界相对照,又有自己的演变逻辑。小说也因此变得既写实又写意,既真实又荒诞,既有时代的特殊性又有命运的永恒性。十八年惜字如金的作家鬼子,手不生笔不旧,既令人惊喜又不负等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