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书:《先生》
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足以镇守一个领域,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2021年的一天,我听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节目,在被先生们的精神深深打动的同时,内心也有一个声音在说:传递先生声音、传承先生精神,为青年一代树立精神榜样,这是一个好选题! 因为纸质图书更便于翻阅和保存,如果能将节目转化为图书,一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文化价值。选题顺利通过,《先生》也被列为社重点图书。今年5月,《先生》(2册)顺利出版,一经面世,广受好评。
我记得,“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先生,90岁高龄仍站在手术台上,无论认不认识,有无预约,只要找到他,他都会接诊。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海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许多被搁浅的小鱼,有一个孩子,一条一条地捡起这些小鱼,重新放归大海。路过的人问:“那么多鱼,你捡得过来吗? 一条小鱼又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继续放着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吴孟超先生,就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
我记得,学识与才情兼具的叶嘉莹先生说:“我这一辈子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吟诵传下去。我去台湾不是我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我的选择,留在加拿大温哥华,这不是我选的,这是命运。只有回国来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前不久是叶先生的百岁华诞,我不禁想起她说的那句话:“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我记得,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先生说:“我当过亡国奴,每天到学校去,要向东京三鞠躬,日本的小孩可以无缘无故地打中国的孩子。我是经历过的人,我能忘记吗? 那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啊!”为了我们的天空不再盘旋着敌机,我们的国土不再被他国炸成焦土,戚先生读了飞机系。新世纪伊始,他和团队把中国人的神舟送上太空。
这便是先生。国家的需要,便是他们的需要;民族的所向,便是他们的所向。他们以家国为驱动,突破岁月之茧,与民族共舞;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总是埋首书案,鲜有闲暇向人们展示厚重的光景。在过去百年的岁月里,他们俯首躬身,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八年的时间里,中国之声倾力对先生们进行抢救性采访,留下了这宝贵的资料,如今结集出版,更是一种郑重的镌刻,书中保留了音频二维码,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可扫码收听节目,让先生在我们这些后辈眼里,可感可知,可敬可佩,可追可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