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书:《中国美学文脉史》
王振复教授在《中国美学文脉史》一书的开篇引用了柳诒徵的一句话:“中国文化为何? 中国文化何在? 中国文化异于印、欧何在?此学者所首应致疑者也。”这句话,大约也是他创作这本书的目的——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中国美学在时空意义上的来龙去脉。为此,他将英文“context”(语境)转译为中国传统美学独有的概念——“文脉”,以明确本书的研究主旨在于厘清中国美学独特的源与流。
中国美学萌发于以巫文化为主导的上古文化,经春秋战国的诸子学、秦汉时期的经学、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隋唐的“意境”说、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至西学东渐后的现代美学,是为八大历史文脉。在这本五十八万字的专著中,作者又将这八大历史文脉时段分为四个部分:史前至秦汉,为“前美学”时期;魏晋至宋元,为美学构建期;明清时期,为古代意义的美学完成期;五四后,是文化美学格局形成期。作者认为,这八脉四部分是中国美学史的文脉所在。
《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所谓的“记事”,是指将占卜结果刻在甲骨之上,可见中国的史是从巫发育分化而来,是为“巫史”或“史巫”。这是作者确定的中国美学的源头。既发端于巫文化,故中国的美学从一开始,便朝向“史”而非“宗教”的方向发展,这一开端,确定了中国美学的文化品格和基本方向。随后中国美学的建构与完成,无论是魏晋时以哲学本体论奠定美学的文化哲学基础,还是唐宋儒道释三学融合,再到明清归于儒学的美学,都具有“实用理性”的特点。
但在“实用理性”的基调外,中国美学在各个时段自有其独特面目。在《中国美学文脉史》中,作者遵循“历史资料优先”的治学原则,细微考察各时段的美学家、代表论著、美学现象,以大量的史料与美学理论彼此印证,勾勒出独具面目的时代美学。作者数十年投身学术,美学之外,还精研巫文化、周易等,其研究成果也汇入本书,因此读来常有别开生面的惊喜。
这本书从约稿至成书历时近四年。2021年我经叶舒宪师介绍认识了王振复先生。向学者约稿,一般我们都会登门求稿,以示尊重。但疫情此起彼伏,总也无法成行,于是约稿、签约及稿件往来都只能通过网络和快递进行。每次校对稿寄过去,先生都会查阅大量资料,精心校雠。他曾将自己校对时手写的记录拍照给我,一页页纸上记得密密麻麻;校样寄回我们后,先生常常会以微信补发大量文字,对自己之所以如此校订进行解释,其作为学者的细致、耐心、严谨,令人感动。
我中途因工作变动,稿件交由晏藜接手。晏藜毕业于复旦大学,她在校时便听说过美学家王振复的大名,却未能亲炙。此次处理稿件,她也数次对我感叹稿件结构的精巧、见解的新颖、资料的充分及作者的严谨。
这本书出版后,我又反复翻阅。如果说,在编辑这本书之前,中国传统美学于我而言是一条潜流的话,那么,通过编辑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美学的主流。望对中国文化怀有兴趣的读者会如我一样喜欢,如此才不负作者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