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走向李娟笔下的远方

    张懿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24日   06 版)

        张懿: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从事图书出版工作二十余年。曾获评“凤凰传媒·中国好编辑”、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等。

        推荐图书:《我的阿勒泰》

        今年五月,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被影视化改编引发广泛讨论,遥远北疆大地的牧场草原、斑斓民俗首度以视觉大片的形式登陆央视一套、八套等频道,可谓一次大型的文学“破圈”,文学阅读也掀起一股“李娟热”。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早期的作品,首版面世至今14年。文字强大的生命力不止于风景叙事,更是关于游牧民族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作为李娟系列作品的出版方,特别想从她相对成熟的“牧场”系列,带大家进入她的自然主义创作风格,带大家走向李娟笔下的远方。

        李娟“牧场”系列,即长篇非虚构纪实文学《羊道》三部曲与《冬牧场》,书写前后两段深入牧场的经历,合计约75万字,几乎创作于同一时期。《羊道》是李娟与哈萨克族扎克拜妈妈的大家庭,在北疆游牧地区的春夏牧场上劳动、生活的时光;《冬牧场》是十年后李娟参加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计划,与能说一些汉语的居麻一家,在地窝子里度过三四个月的冬季游牧生活实录。这些文字架构起庞大游牧世界的一角,为绝大多数仅能通过文字了解哈萨克族世界的普通读者,尽力完成一场文化的“凿空”。

        壮丽风景之外,是节制的生活方式与严酷的生存环境。

        冬天,牧人们的一天,往往从天色微明的凌晨开始。女人们要煮茶、煮饭,为牲畜们准备草料,收拾房间、洗刷衣物,绣花毡、缝缝补补,照料孩子……交替进行。男人们则处理更需要体力的“大活计”。赶羊放牧,穿上层层厚衣物(羊皮外套和脚打不了弯的毡筒)御马冲入寒冷,寻找冰雪中的草根。直至天完全黑暗方返回。

        而牧人春夏季节的转场每隔两三天就有一次。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严酷的自然环境反复锻打着心灵,生存变为最基本、必须直视的现实: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大约是这世上最后一支相对纯正的游牧民族了;这里是最古老的牧场,活着或者死亡都变得极其平常。

        李娟的表达超越苦难,而有意识地展现“他们”与“我们”共通的一部分——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密集的劳动是肢体承受与忍耐的极限考验,更多的是呈现精神上的乐观与尊严。

        看过李娟逐渐走向开阔的“牧场”系列,回望第一部作品《九篇雪》,便很能理解她的“曾经有一万条路可以走”。《九篇雪》的《荒野花园》看到诗集《火车快开》“白色花”的影子;《九篇雪》的“赶牛”“在河边”“住在山野”很有两部《阿勒泰》的幽默感。更多的文字如“青春倒扣在铁桶中”,不乏狂乱、惊喜、满携美梦的想象。可贵的是,后来的文字虽然隐藏了一部分自我,却始终坚持了一种纯粹和真诚的书写。这也是李娟的文字感染万千读者,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