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座谈会在北川举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17日   02 版)

        本报讯 7月11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个很好的样子——刘大先《去北川》出版座谈会”在北川举行。

        北川是华夏始祖大禹的诞生地、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从“512”大地震中浴火重生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点赞北川“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寄望北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去北川》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刘大先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基于2021年至2022年挂职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从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以羌族悠久历史流续为经,以北川的社会发展、人文构建、百姓命运为纬,书写了从老北川到新北川历史性的壮丽转变。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出席座谈会并致辞。阎晶明指出,《去北川》是一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之书,也是一部践行“两个结合”精神之书,更是一部描绘多彩文化之书。郭义强以“质朴”“鲜活”“真实”“深刻”概括《去北川》的文本特点,“作者不是简单化、表面化地书写北川的灾后重建、乡村振兴,而是作为文化学者和研究型专家,深入北川历史和文化的背后进行探究,并融入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读者奉献了一部厚重独特、文质兼美之作”。

        与会专家做了交流研讨。《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作品有多种文体形式的融合创新,“无论是信息量的呈现、思想的表达,还是对于时代命题的关注,《去北川》都有自己独特的破发点”。《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提到:一个地方并不是天然为人所知的,需要不断有人进行书写和讲述。只有这样,一个地名才能真正变成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类栖居之地,变成人们的家园。“刘大先的《去北川》,就是这样一本让地名变成家园的书。”原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卢一萍认为,《去北川》完成了一次情深义重的文学表达,展现出了非虚构写作应有的力量,给北川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学财富。

        会上,北川县县委书记李昊天发表致辞,刘大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会议由北川县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牟华佳主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