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让方言与普通话“和谐共生”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26日   19 版)

        “蹑手蹑脚地我走了,就像我神不知鬼不觉轻轻地来......”近日,77岁“南京方言发音人”陈宗霞在南京师范大学用方言的形式向学生朗诵诗歌《再别康桥》,上课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陈宗霞一口流利的南京话,不仅展现了南京方言的独特魅力,也让“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一话题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引发了网民热烈讨论。(6月13日澎湃新闻)

        除了地方方言走进高校宣传推广外,政府部门和社会民间组织都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保护地方方言,旨在传承方言这一独特民族文化。近年来,许多地方建立方言档案,希望将方言传承下来。比如,2018年4月,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正式启动,要“用录音、影像留住祖先的声音”,并以县为单元建立方言数据库,解密陕西方言密码,全面保存“陕西记忆”。同时,杭州有的小学开设方言课,让孩子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了解杭州本地文化、故事,增加故乡认同感。特别是,除方言教育进学校外,一些家庭也开始接纳方言,为孩子创造方言语言环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和方言。现代城市虽然海纳百川,但是不等于丢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特色。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假如方言失传,只能让城市变成一个文化沙漠,变成一个没有文化灵魂的地方,其文化发展也注定会不可持续。可见,保护地方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方言,应该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据调查,目前上海18岁以下本地青少年对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大多数只能听懂不会讲。为此,专家倡议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要有上海话报站,电台和电视台开设上海话频道,并对上海话书面语开展正字和正音活动。

        事实上,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提出“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去年4月,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未来5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方言作为传统文化的DNA,一腔一韵都表达着民间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同时,它也是乡情的天然维系,是情绪的精准表达,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相互认同的标志。方言可以完善与丰富普通话,让普通话更有表现力,两者共生,成为文化活力的资源。

        可见,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而且方言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国语言多样性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祖国地大物博,语言林林总总,这些都是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推动方言的传承与保护。然而,普通话才是中国最神圣的语言,是最具优势的本土文化。我们倡导全世界的人学说普通话,首先国人必须会说普通话。只有推广普通话,才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因此,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也不可绝对化,应从幼教开始,开展双语及双文化教育等,将保护、传承方言与大力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湖北省嘉鱼县 张连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