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是对所有人的一次精神洗礼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26日   19 版)

        近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学位授予仪式。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为这场仪式的主角——2020级体育教育专业(1)班毕业生谢志龙拨穗正冠,颁发学位证书和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此前,谢志龙因为参加造血干细胞捐赠而错过了学位授予仪式。(6月15日《中国教育报》)

        谢志龙捐赠的造血干细胞作为“生命火种”被送往北京,为一名患者点亮了“希望之灯”。面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谢志龙之所以挺身而出,既受到扶危济困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的驱动。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彰显了一名大学毕业生的胸怀、格局与担当。

        在仪式感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错过学位授予仪式显然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然而,在当事人的价值排序里,拯救他人的生命显然比参加学位授予仪式更为重要。这边厢,病患“等不及”“伤不起”,治病救人需要与时间赛跑;另一方面,学位授予仪式错过了就难以弥补,将会成为当事人一生的遗憾。

        “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虽然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校方却愿意成人之美。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不仅帮助当事人弥补了遗憾,也传递出鲜明、强烈的符号信息——那些心中有他人、用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善行义举,理应得到尊重和善待,理应得到认同和赞赏。

        面对需要“雪中送炭”的病患,谢志龙选择了急人所难;面对缺席学位授予仪式的谢志龙,母校选择了推己及人。如果说捐赠造血干细胞体现了谢志龙对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那么“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则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善意和温暖,彰显了“有温度的教育”。

        “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不仅切实地裨益了谢志龙,让他得到了心灵慰藉和精神激励,也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人们经常置身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之中,面对需要关心和帮助的陌生人,究竟是麻木、冷漠无视地走过,还是伸出援手,这显然关系到一个人的“意义之网”。

        犹如一面镜子,谢志龙有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柔相待”,直接影响到其他人对捐赠造血干细胞的价值认同。贴心、暖心的“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不仅折射出一所大学对毕业生的尊崇与礼遇,也向全社会释放出“为众人抱薪者众人守护”的积极信号。

        “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并非来自外部压力,而是源于学校积极主动作为。学校之所以郑重其事地“没事找事”,就是因为“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一种补偿和激励,也是对所有人的一次精神洗礼。在心中给他人留下足够的位置,当他人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一个人的学位授予仪式”是懂得成人之美的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相向而行、双向奔赴。武汉市洪山区 杨朝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