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跟着艺术史家去看画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12日   09 版)

        《莫娜的眼睛》,[法]托马·施莱塞著,余宁、黄雅琴、程静译,深圳出版社2024年6月第一版,68.00元

        ■潘一禾

        在信息碎片化的图像时代,通过书籍传承经典的阅读习惯已经渐远。一本还能吸引小读者的好书差不多已是“任务无法完成”,因为深入浅出和娓娓道来已经失效,视觉轰炸和“嗨式”快感正在营造网络社会的审美疲劳或美感匮乏症。《莫娜的眼睛》自今年初上市以来,马上被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抢购翻译版权,被影坛大腕相中、准备开拍。这本迅速征服世界的奇绝之书,把屏风般依次观赏世界级名画的“逛展过程”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悬念,自然而又惊艳地揉合为一体。首次阅读的体验,既像是“手机一代”更习惯的通过现场观展和对屏观影,参与式欣赏人物性格和经历,直面他们的生命悲欢和精神品质;又像是传统的经典小说阅读:一点点、一步步地逐渐领悟和灵魂开窍,最终享有超越俗世的精神愉悦和身心洗涤。

        10岁的巴黎女孩莫娜突然遭遇间歇性失明,医院和心理医生都查不出原因。她80岁的外公担心她很快将彻底失明,便决定每个星期三带她去参观巴黎的三大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学养丰厚的外公计划每周带她细细地观赏一幅画。就一幅画! 如果莫娜真能把这些名画看进内心、领悟其中的美和智慧,那么即便以后什么都看不到了,她也不会遗憾和绝望,因为她已经懂得了这世上最美的东西。

        在赴展看画的这些日子里,外公给她讲画和画家的故事,讲这些名画创作的背景。生动讲解和祖孙间放松的坦诚对话,不仅给了莫娜以艺术和美的启蒙,也增添了她认识自我和战胜病魔的勇气。他们俩一起看了52个星期,欣赏了52幅世上最美的画,也上了52堂人生教育课。此书不仅特别适合当下最流行的“亲子共读”和“同好”陪伴,而且即便是美术史研究者或艺术资深爱好者,也会在这52幅选画中发现太多的全新资讯、作者个人的非凡理解、最新业界研究成果,以及大量极具实用价值的知识弥补。

        此书的汉译不仅文字流畅,编辑们还十分周全地将这52幅精美的名画,正反两面地印在了可以自由展开的折页上,让人一翻开就忍不住反复细看和对照那些名画和文字,被历代的惊世才情和奇人轶事所触动和着迷,恨不能尽快追随莫娜和她外公的脚步,去那些艺术博物馆逛遍看够。

        在从医院逃往艺术、从眼睛求治转向精神“就诊”的过程中,莫娜的父亲正经历自家小店即将倒闭、整个家庭将面临经济困难;母亲则因为莫娜的眼疾焦虑到情绪经常失控,并因前不久母亲选择自主离世,对自己的父亲也有强烈不满和隔阂。而莫娜神秘的失明,其实也与她对亲爱的外婆时而清晰、时而含混的幻觉和记忆藕断丝连、密切相关。

        正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说,最好的童书包含了对这个世界的全面阐释。莫娜的童心童智和童爱、她的不幸和迅速成长是小说中最征服人心、也最开卷有益的组成。她在每一幅名画前的驻足凝视,脱口而出的心灵感悟和童语点评,常常让外公意外和惊叹,让小读者共鸣和喜欢,让大读者惊讶和折服。10岁的莫娜看完52幅画后就11岁了,她正处在从儿童到少年的关键成长期,所以这书的书名其实是语义双关:就像人类不断经历的变革和成长,时空在越来越开阔和无垠,风雨和晴空在交替着召唤。莫娜无邪的眼睛和纯真的心智,会意了《美惠三女神》的给予、接受、回报,看到了“蒙娜丽莎”的笑对人生,悟出了为何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一定要打破枷锁和栅栏、重新改装自己。

        当我们读到莫娜被艺术杰作逐渐点醒和自我启蒙,与她一起看到艺术史上的题材与技巧变幻,看到艺术整体意义上的根本追求和核心命题,她的心智在逐渐融入艺术和真正的美,自然得就像溪水融入了汪洋,就像出门晒到了太阳,暖暖的心神都得到最好的滋养。

        最前沿的文艺作品总是在为社会贡献真知思想和真挚情感的金矿。真正能让青少年爱上的好书是能把最深刻的文明精髓转化为贴近他们生活的文字阐释。这样的好书有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感悟,表达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内在真知真情,况且它的语言如诗如画。这部技巧成熟的小说,把现实与梦想、美育与历险、历史与哲理、心理诊疗和催眠疗法、死亡争议与灵感奇迹等各种元素,巧妙地穿越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都极其开放和多元交织的文艺世界里。作者托马·施莱赛是一位资深的艺术史学家、作家、博物馆馆长和大学教授,他在这本书里将自己20多年积累的大量阅读和名画审美经验,声情并茂地传递了出来。由于整个故事的丰富细节和众多人生知识在伟大的艺术与诗性表达之间精妙转换,作者也最大化地释放了自己的才华表现力和爆发力,尤其是传达了艺术的感染力和人生哲理的心智穿透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