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聚焦乡土中国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12日   02 版)

        本报讯 费孝通先生在其名著《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聚焦“乡土中国”,近期推出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施坚雅《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杨懋春《山东台头:一个中国村庄》、中岛乐章《纠纷与秩序:徽州文书中的明朝》、艾约博《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宝森《云南禄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六部海外汉学名作。

        六部著作的作者均为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大家。例如杜赞奇以《文化、权力与国家》一鸣惊人,斩获费正清奖、列文森奖,后来又推出《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等轰动一时的作品。施坚雅1949年在战争中的四川做了一年多田野调查,1964年发表论文《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一举成名,逐渐构建起“施坚雅模式”。

        敏锐的问题意识、新鲜的理论构建,构成了海外中国研究的普遍特色。“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的六部作品正是如此。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深度解析1900—1942年华北乡村在政治权力渗透下的变迁。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精彩的分析性概念——“权力的文化网络”,也就是说,权力的运作要借助于基层社会自身的文化网络,这个文化网络首先是以宗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然后是地缘关系,第三个是信缘关系(即各种信仰共同体)。施坚雅将“中心地理论”“六边形模型”等方法概念引入中国研究,提出了市场体系理论和基层市场社区理论。他的研究揭示了农村市场贸易的自发性、规律性及其对传统中国社会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山东台头》从家庭、村庄、村际三个层次入手,建构起一套中国传统乡村经验研究体系。该书和费孝通《江村经济》、林耀华《金翼》以及许烺光《祖荫下》并列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里程碑作品。《纠纷与秩序》利用大量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列文森奖获奖作品《以竹为生》揭示出,造纸这样的技能不仅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是战争、革命、工业化等“大”历史进程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经验相会合的平台。在《云南禄村》中,加拿大人类学家宝森追寻费孝通经典研究的足迹,在禄村进行长达十年的田野调查,将禄村60年变迁尽收眼底,再现了中国乡村性别制度的嬗变。

        六部作品多为豆瓣高分图书,多已绝版多年。例如《寻找六边形》豆瓣评分高达8.8分,是国内高校推荐阅读书目里的高频图书,茅海建“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课讨论书目”、王奇生“北大近现代史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都将该书列入,但绝版长达20多年。此次再版,译者和编辑全面修订书稿内容,完善翻译,核对引文,还原征引文献,图片也更加清晰。《文化、权力与国家》对内容进行了升级,如补充了原书图片,包括村落示意图、水域图、村庄联姻圈曲线图等由于技术原因未能收入初版的图片。在装帧设计上,“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采用历史图片叠加和高饱和度的撞色搭配,具有十足视觉冲击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