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巨人的推手

    ——从气候变化看中美气候政策过程

    钟紫君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05日   08 版)

        《气候巨人:剖析美国和中国的气候政策过程》,[美]凯莉·西姆斯·加拉格尔、宣晓伟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24年4月,78.00元

        加拉格尔和宣晓伟合著的《气候巨人:剖析美国和中国的气候政策过程》,开篇即阐明了决定合作撰写这本比较中美两国气候政策的书,是试图为相关的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两个主要的参考点。正如书中所指出的,美国和中国的气候政策像一幅马赛克拼图,而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最熟悉国家的情形来看待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如果读者更了解美国的体系,那么他们更容易从美国体系出发来理解中国体系的差异,反之亦然。作者的目标是通过冷静的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知之甚少的国家的政策方法,尤其是该国所面临的挑战、制约和机遇。虽然这本书关注的是气候政策,但研究者和学生也可通过本书了解到两国更为广泛的当代政策进程。在环境政策日益被视为具有争议性且新的替代性方法正在得到广泛实施之时,本书从理论或经验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关系,从而在政策层面做出贡献,并为未来提出行动建议。

        中美是气候变化领域的两个大国,缺乏任何一个国家的积极参与以及两国的充分合作,都难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然而,对于中美双方而言,对于对方都存在许多误解、怀疑乃至不信任,这对双方展开积极合作制造了严重的阻碍。有鉴于此,来自中美两位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试图站在自身和对方的角度,来解释中美在气候变化政策领域存在的差异,以促进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政策的更好理解,有利于两国的进一步合作。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原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评价道:“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阐明了美国和中国气候政策的利害关系,即两个超级大国必须找到一种共存的方式、以避免同归于尽。”

        考虑到全球和每个国家正在发生的环境变化,第三章“两国政策决策比较:结构、参与者、过程和方法”一章概述了两国减排目标的形成和实施过程:2015年,美国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占全球的15%和29%,均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若按人均排放量计算,美国则明显高于中国。2017年5月,当七国集团(G7)的领导人未能说服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继续让美国留在《巴黎协定》时,法国总统伊曼纽尔·马克龙转向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说:“让中国来带头吧。”许多人可能会认为,退出《巴黎协定》标志着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领导地位的终结,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此问题上会与国际社会背道而驰。鉴于已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气候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对世界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很难想象未来的美国总统仍会坚持特朗普的立场。事实上,尽管特朗普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但美国仍有许多州和城市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众多的美国大企业也仍然支持该协定。

        第六章“为何两国气候政策如此不同”中阐述了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前,中国有着紧迫的国内理由来改变其能源消费结构,从更加依赖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转向更多地使用非化石燃料,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等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此外,减少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空气污染的迫切愿望,中国已经陆续出台了推动使用更清洁燃料的政策,以减少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使用,进而推进低碳经济转型。中国在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领导地位可以让政府和企业界的许多人士相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地位非常重要。事实上,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规模已经在世界领先,如果没有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和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重视,这一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评价此书:“通过对中美两国气候政策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本书不仅讲述了两国气候政策的具体驱动因素和过程,还展示了政策制定体系和实施动态的现实情况。中美两国必须彼此增加了解和互相信任,这是我们要在气候领域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在第七章“结论”中,作者归纳了他们的观察,并对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目前和未来的政策走向提出了重要的见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