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海内外专家在桂林研讨“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05日   02 版)

        本报讯5月25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新时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学术会议在广西桂林举行。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原善本部主任沈津,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程焕文等来自海内外古籍收藏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与会。

        开幕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程蕾主持。她表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着力构筑“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论坛这一平台,加强与海内外古籍存藏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对海内外古籍文献收藏机构所藏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及开发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处长、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黄品良,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树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汤文辉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四位专家作主旨发言。张志清介绍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古籍普查工作、改善古籍收藏单位库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描绘了建设“古籍保护与文献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愿景。他还指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将是推动古籍活化、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程焕文在论坛上提出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路径。他强调,利用现代科技,建设国家层面的古籍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和古籍版本馆,实现古籍工作的大一统,对于整合全国古籍资源、打破图书馆间的信息孤岛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仕忠围绕俗文学文献的编目整理发言,他介绍了日藏中国戏曲文献、子弟书等不同类型的俗文学文献的整理、编目与著录工作。德国藏书家学会会员、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天德对德国古籍的定义、地理分布、主要类别和现状进行了介绍。他还呼吁对在德国的汉文古籍进行更为系统和深入的保护和整理。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的发言涵盖古籍整理、古籍版本调查研究、海内外馆藏机构特色资源整理出版经验介绍、古籍的刊刻与传播及古籍流传史、民间收藏、古籍保护、数字人文、古籍鉴定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

        本届论坛的一个环节是《沈津书话》发布。沈津在致辞中回顾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紧密合作,对后者在珍稀文献出版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沈津书话》约150万字,分为书人卷、书事卷、书论卷、书遗卷,是沈津先生从事古籍工作和版本目录学研究数十年间见闻、思考与感悟的全面呈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