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
《美育简本·中国瓷100问》一书所呈现的国瓷之美,承载着泥与火的相生相成,有着韵味无穷的诗情画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穿越千古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书中所呈现的国瓷之美,在于其历史悠久,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早在欧洲人掌握硬质瓷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华夏民族就能制造出十分精美的瓷器。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至今,瓷器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有,吃的碗,喝的茶具,用的器皿等等,皆与你朝夕相处,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书中所呈现的国瓷之美,在于享有“王者之瓷”美誉的官窑,成就中国瓷器登峰之作。官窑源自北宋,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一书所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宋代有官窑“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中“汝窑为魁”,其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和“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钧瓷,因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备受世人喜爱,闻名中外。
书中所呈现的国瓷之美,在于变幻万般的色彩之谜。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釉中所含金属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烧造气氛各异,而形成青、黑、绿、黄、红、蓝、紫等各种不同釉色的瓷器。其中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祭红”,也称“霁红”“积红”“鲜红”,堪称一绝,如明代《历代名瓷图谱》中所言:“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因其釉色鲜红不刺目,宛若凝固的鸡血一般,有一种深沉安定、莹润均匀的高雅之感。景德镇还创烧另一种“胭脂红”,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淡更浅的称“淡粉红”,故有“最美不过胭脂红”的美誉。青花瓷中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色阶,十分精美,令人赞叹。从单一到丰富,有层次的渐变,以及随光变幻,瓷器之色是中国匠人“巧夺天工”的智慧展现,也是国瓷之美的技艺呈现。
书中所呈现的国瓷之美,还在于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图案花纹。被誉为“国瓷”、有“白色的金子”之称的青花瓷,其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主题鲜明,层次多而不乱,笔法流畅潇洒,勾勒渲染粗壮沉着。其图案花纹有人物、动植物、诗文等,寓意饱满。出现在青花瓷中的“萱草”,是开在中国人心中的“母亲花”,表达的是浓浓的母爱之心。如书画家金农题写在《萱草图》上的诗句:“花开笑口,北堂之上,百岁春秋,一生欢喜,从不向人愁”。而抒写历史人物,“才女薛涛赋诗图”“浔阳遗韵——仿白居易《琵琶行》图”“‘金陵十二钗’——黛玉葬花图”等,则富有诗情画意。此外,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龙纹”;描绘仙女撒花景象,寓意春满人间、吉庆常在的“天女散花纹”;代表童真和美、寓意祥瑞的“婴戏纹”;突出女子优美端庄,温婉贤淑的“仕女图纹”;彰显淡泊名利、崇尚自由的“高士纹”和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纹”,以及宗教意味强烈的“璎珞纹”等,都是中国古代巧匠将自己的构思和技法,赋予花草鸟兽、山水园林、历史人物以“新生”,使其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
读此书,仿佛走进中国瓷器博物馆,步入了一个艺术的世界。书中讲述的每一件瓷器,都流动着匠师艺人的灵魂。他们随手的一笔勾勒,一抹墨痕,绘出的花鸟虫草、山水美人、水墨青花,或浓或淡,伴随着泥土的低语、火的跳舞、水的灵秀,“夺得千峰翠色来”,皆洋溢着无穷的意蕴。国瓷之美,精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