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家族的温馨与历史的温情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19 版)

        《 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百年老照片(增订版)》,郑建邦著,团结出版社2024年1月,99.00元

        ■周松芳

        偏向个人叙事的家国回忆录是近年的出版热点,因为过往的百年,是家与国沧桑巨变的时期。其实家与国也是相对的,但在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庭伦理与政治秩序中,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形成的张力,也往往是阅读的魅力。新出的郑建邦的增订版《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百年老照片》(以下简称《家事沧桑》)正是这样的好书。因为本书的主人公外公焦实斋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后又跻身党政军界,特别是还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国际政治,则深知其奋斗生活的近百年间,中国的家国形态都在发生急剧的转型:家,由传统的封建家长专制的大家庭转向现代的个人独立自主的小家庭;国,由传统的封建王朝转向现代的民族国家再进入社会主义国家。外婆金一清女士则是由满洲镶黄旗的四品京官家族,降而为城市的赤贫小民,再组建产生一个新型的现代家庭进而形成一个大的家族,跨域变迁不可谓不大。在这种变迁转型中,既有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冲突矛盾,更有在新的重构中的温馨往事;既有为国奋斗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困境,也有历经沧桑之后历史补偿的温情。

        焦实斋先生出身教育世家,1928年29岁即出任首任天津特别市教育局长,及国民党天津特别市执委兼训练部长。但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制作风,不久强辞去职。旋即被顶住压力任命为河北大学教务长,再转任北平民国大学教务长,成为年轻的知名教育家,却在抗战军兴后,毅然投笔从戎。后于1939年7月至1941年底留学牛津研究国际问题,归国途中再度投笔从戎,先后被杜聿明和郑洞国留任中国远征军驻加尔各答办事处主任。抗战胜利后又应杜聿明之邀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部总顾问,再任东北中正大学教授兼教务长,转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并应傅作义之邀出任华北“剿总”副秘书长,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焦实斋前半生亲历中国从帝制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转型,也不断转变自己的职业身份,皆属顺应历史大势,为国为民,上下求索,却不遑家事。而能将家事俱托于夫人金一清女士,乃是最为温馨的事。金一清女士虽然系出满族镶黄旗,因家道中落,备尝艰辛。然穷且益坚,不坠高洁之志。与焦实斋相识相爱,迎亲之礼,仍提出须驷马高车,以存旧家族的体面。最后虽然只有匹马相接,但金女士也愿屈身登车,以焦先生乃现代教育家,这寓示着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自然而然的转型。而新婚随夫回乡探亲时的一段轶事佳话——因为小故与家公发生冲突,家公扬杖欲作教训,孰知却被金女士夺杖扔在一旁,他自己还险些摔倒——更是这种转型的象征——个人观念的转型才是关键。而在焦实斋为国事奔波于外时,金一清以一介女子携家带口辗转近半个中国逃难流离,更属“新”时代的新景观,其实从大一点的说,何尝不可谓时代精神的缩影呢?

        1949年后,焦实斋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把平生未尽之才,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竭忠尽智地展现出来。然而,新的时代,有新的洪流,在这新的洪流之中,既有历史的沧桑,也有历史的温情。比如当年他与傅作义同处逆境时,傅作义曾以肺腑之言相告,相期矢志不移。也正如本书作者点评的,外公焦实斋这样的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从与国民党决裂之日起,就已全身心地投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他们的奋斗中,没有个人的私利,所以也就没有无法接受的事情。“仁者无忧,勇者无惧”,虽然饱受各种冲击,而不曾稍稍改变自己的政治信念,这正是沧桑之后的历史温情。焦实斋晚年与杜聿明单独相处时常常相对却可以无语,病中相顾更可以久久地相互无语凝视,令人不胜唏嘘的同时,同样也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温情。而与郑洞国结为儿女亲家后,连赴北戴河度假都是携手并肩,则历史的温情又增添了家族的温馨。

        在历史的温情变迁之中,外公焦实斋与外婆金一清建立起的现代小家庭,也慢慢发展成了带有传统意味的大家族。小家庭与大家族,在现代社会常常让人联想到一种时代的紧张,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家族关系,也考验着像外婆金一清这样的新女性如何扬弃旧传统。事实上,只有继承弘扬优良的传统,才能真正进入现代而不是迷失于现代。入则孝悌和睦的家族温馨,出则忠良干城的历史温情,是焦实斋与金一清共建的新型家族关系的最真实写照,并且在第三代、第四代之中都有鲜活的体现。如同书中一张张照片所展示的,现在他们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遍布天南海北、世界各地,有学者、教师、医生、记者、公务员、企业管理者、外企高管,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着,不仅实现着家族温馨幸福的延续,而且通过各自的奋斗努力,实践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国温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各自的情感与心力。

        一本图文并茂的家族纪事之作,写尽家国沧桑,写出家族温馨与历史温情,视域之广,境界之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