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在富有想象力的时空中呈现孩子们的航天梦。

    《宇宙的梦想》:儿童文学主题创作中的儿童性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16 版)

        《宇宙的梦想》,葛竞著,晨光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35.00元

        葛竞

        ■郭艳

        什么是阅读? 就像《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维里·费尔曼著)里莉莉老鼠所言:“阅读,就好比飞翔,从我们厨房门内飞出去,飞到园子里的大树高头,往前飞,往前飞,飞过陌生的国度,飞过遥远的世界。”阅读,就是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对于一个阅读者而言,可以通过阅读找到自我,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重要的是,阅读带来美妙的生命体验、对生活的美好畅享,乃至美好价值的彰显。《宇宙的梦想》构思精巧,葛竞笔下的少年形象鲜活生动,富有儿童性,无疑能够给小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作品通过少年肖宇宙的视角,讲述了航天城两个男孩在中国航天发展与走向辉煌的背景下的成长故事,叙述了孩子们的父母——航天科技工作者默默无私的奉献,刻画了航天人坚守理想信念的感人形象,呈现了当代少年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和向往,很好地处理了儿童文学主题创作中如何体现儿童性的问题。

        作品塑造了航天迷肖宇宙、安知道这样鲜活的少年形象。作家利用对比互现法突出不同孩子的性格特质,同时,他们又具有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共性特征:淘气、好奇、异想天开,喜欢打破常规。作品讲述了男孩之间的摩擦、矛盾和冲突,他们互相关注,一起竞争,但在彼此磨合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欣赏对方。肖宇宙有着广博的航天知识,一心参加未来航天星知识竞赛。对于聪明、成绩好、行径又有点神秘的安知道,肖宇宙在课堂上和他较着劲儿,外出社会实践特意留意他的行踪,直到发现了安知道的秘密……作品对儿童行为、心理和性格有着生动而贴切的刻画,这一切的背后,源于一位秉持充分儿童立场、理解儿童的作家。

        文本描写了小男孩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在富有想象力的时空中呈现孩子们的航天梦。肖宇宙在爸爸的航天讲座中仿佛走进了自己的故事,想象自己是火箭发射场的一棵榆树,被烈焰锻造。他还想象月球上的引力大小、月球沙的质感等。作者写出了基于生命本能的好奇心,以及对未知世界强烈探求的欲望,这些才是宇宙梦想真正能够得以实现的强大动力和基石。

        作品将航天知识和航天文化精巧地融合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比如长征三号、五号火箭,玉兔月球车,火箭发动机的心脏(燃烧室的喷嘴)等,通过不同的场景、对话细致而具体地表现出来。最好的教育是被教育者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受教育,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隐藏起教育的目的,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濡染。

        作者在作品中交叉使用全知视角和少年的限知视角。首先,利用全知视角讲述航天城整体环境对少年成长的影响,比如少女时代的安知道妈妈在基地实现自己的航天梦,肖宇宙爸爸妈妈也在不同领域对航天事业的奉献,等等。与此同时,作者又利用限制视角的讲述,让儿童世界呈现出和成人世界不一样的底色和本质。正是这种限制视角,使得孩子们对成人世界有着探求秘密般的好奇心,通过探秘,逐渐认识爸爸妈妈对于生命的体认、对自我和世界关系的理解、对所从事的航天事业的生命情怀的认知。作者通过这种交叉视角的讲述,表达了奉献的本质是基于对航天的热爱:念宇宙之广袤浩瀚,吾将上下四方去求索。

        航天题材创作具有重大性,是新时代宏大叙事中的重要一页;但中国航天人的信念、精神追求和生命情怀,需要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这部作品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航天人的探索意识和强烈的生命能量、对于更大广阔宇宙时空的探寻,呈现了中国航天人阔大辽远的心灵境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