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爱因斯坦的波峰与浪谷

    郭小聪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18 版)

        我们习惯于从非凡人物的命运中寻找非凡的幸运,却发现他们的人生境遇与常人无异,甚至更糟。他们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静水流深,是因为有信仰,乐在其中,令人叹服。

        大学生时代的爱因斯坦就已在权威刊物《物理学纪事》上发表论文,但毕业时照样卑微和无助。他给一位著名科学家去信求职,如石沉大海。他又寄去往返明信片,预先贴好邮票,假称信寄丢了,教授只要在明信片背面写好意见投入邮筒就行了,但还是杳无音信。十年后,仅仅十年后,爱因斯坦大名鼎鼎,如日中天。一次会议上这位老教授跑到他跟前说,那张明信片还留着呢,我这个老头子真糊涂,现在该由我来给你当助手了。其实,老先生做错了什么呢? 伯乐自古就少有,哪个时代年轻人的人生之路不是伴随着求告无门的焦虑呢?

        最有绝望感的应该是爱因斯坦了,他创立相对论后又发表了数十篇原创性论文,却仍然在专利局做小职员,申请大学博士后的工作被拒绝,想做中学教员也不可得,帝国官僚习气主宰着一切。登门求教者惊愕地发现,“20世纪的哥白尼”正趴在地上生炉子,桌上是本摊开的书,满屋子呛人的煤烟和婴儿尿布味儿。对此爱因斯坦只是淡淡地说:“我必须忍受。”

        如爱因斯坦书信所示,他很早就意识到“追逐名利的残酷性”。大学老师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不选赚钱的医学、法律而学物理。但人生来都是有一点好奇的种子的,需要用心血去培育。爱因斯坦从小就笃信宇宙万物是和谐美妙的,认为现有物理学定律未能揭示其内在统一性,所以他16岁便有了相对论思想的萌芽。不过一般人容易迷失在人生的煎熬和诱惑中,爱因斯坦却愿意为科学探索付出代价,所以他对生活的琐碎无感,还活得有滋有味。

        你在乎什么,什么就是你的宿命。1919年日全食期间,人们通过观测星光的弯曲,验证了空间是弯曲的,时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引起世界性轰动,连街头巷尾都知道“尺缩效应”。有打油诗调侃道:“杰克小伙剑术精,/出剑迅捷如流星,/不料空间一收缩,/长剑变成小铁钉。”还有漫画上侦探举着大手电,光线拐了两个大弯直射到窃贼身上。爱因斯坦从此名满天下,却从来没有名人的架子,他纯朴、谦逊、沉思的神情深入人心,成为人类智慧与良心同在的化身。这与爱因斯坦的内心信仰有关:“我同所有活着的人是融为一体的。”作为宇宙中渺小的粒子,个人生命是存在而非生存,所以应该充满“个人之外的东西”。

        但既然是人,就要经历世态炎凉,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再灿烂的人生也会静悄悄。人所不知的是,爱因斯坦晚景凄凉。因为量子力学异军突起,爱因斯坦一生挚爱的统一场论屡屡受挫,事实上,圈内人已“没有多少人关注他,更没有人跟随他”。一位年轻博士曾预约拜访爱因斯坦,但头天晚上读过他的近期论文后便不辞而别,因为“觉得都是些垃圾”,实在无法面对老先生。可爱因斯坦当年是何等传奇呀! 他26岁独步天下,成名论文仅九千字,其中甚至没有引证任何科学文献,就推翻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而这正是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相形之下,老年爱因斯坦的“过气”与落寞真令人唏噓,如果说英雄末路,他的体验可谓高山深谷。

        但盛名之后的失落,并没有让爱因斯坦惊惶或沮丧,他不把这看成个人的灾难,更不会利用权威的光环硬撑场面。他安详而坚定,笃信叔本华的箴言:“人能够做他想要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爱因斯坦顶多有一种临近黄昏般的“平静的忧伤”,这也是“思想的悲剧”而非个人悲剧,他去世前坦承微观量子力学对统一场论的可怕否定,但他说:“不管怎样,我们总可以用莱辛的话聊以自慰:‘对真理的追求比安安稳稳地占有它更可贵。’”

        今天,量子力学给重新认识世界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也似乎在固化学术方向,几十年来罕见重大突破。已经有人置疑:居于主流的理论假说如果令年轻科学家因生存压力而群起逐之,就有可能失去独立研究与服从科学主流之间的平衡,延误人类活跃而多样化的思想探索。这又让人想起爱因斯坦告诫的话:哪儿的木头薄就在哪儿打钻,小心是要付出代价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