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回应时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学术研讨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14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先锋教授撰著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正是对总书记这一论断进行系统论证和阐发的力作。该书出版后,备受各界好评,入选“中国好书”2022年10月榜单、“百道好书”2022年11月榜单、2022年第四季度“新华书房”10本好书榜单、2022年苏版好书等书榜。日前,该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以下是与会学者的发言摘编。

        牛先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那么,为什么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行”?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思考:

        第一,一种理论,一个思想,它之所以行,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理论魅力。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彻底的理论,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生存和自由全面发展。现实生活的人是历史的主体,人们为了生存、发展,首先就要解决吃喝穿住等问题。马克思主义把人置于现实之上,它的全部研究从这里开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类解放的道路。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马克思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分析社会的要素,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发现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找到了人类解放的道路。在任何时候,人的解放和人类社会发展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在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芒。

        第二,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有一批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人类历史上不少思想理论也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比如黑格尔的思想也有智慧,但是它们之所以没有落到实处,就是因为没有一批把思想转化成现实的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诞生,它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用丰厚的资源把这个理论落到了实处。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证明它确实行。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仁人志士尝试用各种主义、思想、办法来解决中国问题,一时之间思潮云起,多的时候存在50多种主义、200多个主张。然而,除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之外,没有哪种主义和政党能解决中国问题。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指导思想也是历史的选择,它的地位是在与各种主义的较量中、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直至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的每一步都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历史的证明。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以新的成果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结果。今天,我们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正本清源,另一方面要扎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实践,贯彻落实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中央先提出“马克思主义行”,再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在发展中焕发出青春活力。

        第五,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发展遇到挫折的时候,在人类对未来产生迷茫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上许多思想家提出要“回到马克思”,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写了一本书叫《马克思的幽灵》,书中讲道:“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从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后,才有了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有了十月革命,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理论和形态之争的形势。

        金民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党委书记、教授)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一书政治站位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牛先锋教授抓住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最新理论论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敏感性、自觉性,阐述了党的创新理论。

        其次,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否“行”的分析标准。立标准在学术研究上是全局性的东西。这个体系是比较罕见的,包括了理论的真理性、实践主体、实践效果、理论创新和影响力、生命力。一个理论具备这几方面的内容,就“行”,否则“行”就很难支撑起来。

        最后,这本书是用一种平实的风格写很大的道理。整本书娓娓道来,读起来不累,甚至可以作口袋书揣到兜里面,坐高铁坐飞机看。

        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问题,我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关于“准”和“行”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曾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现在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行。“准”和“行”的关系是什么?“准”是理论性的、真理性的判断,“放之四海而皆准”意味着理论的科学性。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以后,在几篇重要文章里反复强调一个道理,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准”,在于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在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后,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用它指导中国、改造中国。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如果不落地,如果不结合主体的实践,它就会停留在“准”的层面上,而谈不上“行”。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准”,马克思主义“行”,但它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实产生了巨大的真理性力量,又转化成了巨大的实践性力量,但是,它在一些国家,包括它的原生地,仍只是一种理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被主体掌握,不被实践者去信仰、使用,它就产生不了实践的效果,也就“不行”。所以,我们在谈马克思主义“行”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自觉选择,二者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非无主体的自然必然的过程,它是历史必然性和主体自觉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将主体性和必然性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才成为一种现实性。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特别强调这种结合不是无主体的行为。正因为如此,牛先锋教授先是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真理性,之后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忠实地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这两块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性,如果没有第二个条件,它就“不行”。

        第二,关于史和论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根据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历史的发展,得出的一个重大论断。这个论断的阐发,要回到历史里面去,用历史来加以支撑。具体来说,就是回到历史的原本,通过真实的历史实践,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何在一个地方行而在另一个地方不行、在一些时候行而在一些时候又不行以及在过去和现在行而在未来行不行,经由这些历史研究,来论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论断。唯有以这种坚实的历史研究作支撑,我们才能把问题和道理说清楚。牛先锋教授把理论史、实践史以及当代史结合在一块来加以分析,通过历史的证明来阐明马克思主义行,进而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未来有长远的生命力,这些历史分析是特别重要的。

        第三,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落脚点问题。理论研究不是为了纯粹的理论,理论研究的关键是要落在当今时代、落在实践上。因此,我们在理解和阐扬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论断时,更要抓住“行”的第二句话,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已经经过了理论和实践的检验,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有特指的,这个主义是新产生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何以行以及行到什么时候,需要加以认真把握。今天,理论研究者仍要多做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但更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性成果、原创性贡献、体系化作为研究的侧重点。牛先锋教授这本书启发我们开阔视野,关注和思考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反映时代、回应时代、回答时代。

        张军

        (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本书很好地体现了道、学、术三者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本书是践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有益尝试,体现了道、学、术三者的统一。所谓道,是指政治性。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第一位的要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行动问题,在这之前要先解决知的问题。王阳明曾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本书就是先把知的问题解决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所谓学,是指学理性。这本书有清晰的学理框架、深厚的学理支撑。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做得非常好,分析框架清晰系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和精髓、逻辑关系都讲得很清楚。所谓术,是指可读性。写文章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写得很通俗,内容也很浅薄;第二层次是写得很艰涩,等搞明白后发现内容很浅薄;第三层次是写得很通俗,读起来很轻松,实际上内容很深刻,是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本书在写作方面体现了很高的水平,是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

        其次,这本书很好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三大体系有机统一的精神实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行,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是由它的科学的理论内容所决定的,如果没有这一点,其他结论就无法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比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壮丽的日出。这一比喻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表述得十分到位。这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很好地揭示了它的科学性。第二,马克思主义同时是一个信仰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个信仰体系,追求理想社会和终极关怀,实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第三,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方法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体系,不仅是世界观,而且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就是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体系是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开。所以,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任何基本前提、任何重要部分绝对不可能去掉。只有完整把握这三大体系,才能够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才能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最后,这本书视野宏大,很好地体现了历史、理论和实践三大维度的统一。从历史维度看,这本书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直到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脉络勾勒出来,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从理论维度看,这本书强调马克思主义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运动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实践维度看,这本书充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经得起当代中国伟大实践和社会变革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始终贯穿着一个魂性的东西,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哲学基础,实际上就是两大原则,一个是真理原则,一个是价值原则。对于这两大原则,我们一方面要在理论上加以统一,使理论彻底,另一方面要在真实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二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一个魂性的东西,是颠扑不破的,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如今,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提下,从文化实践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一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华大地真正落地生根,需要与我国自身的文化进行结合。

        仰海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要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问题论述清楚,是非常难的。它要求阐释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精深的把握,能把抽象的基本原理精当地表达出来;有宏阔的视野,包括国际性的、历史性的视野的结合;有把艰深的道理通俗化的写作技术,实现理论的研究和宣传的一体化。牛先锋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主题出版方面的一次突破,兼顾了政治敏感性、学术敏锐性和通俗的表达,是一本大家之作。

        这本书很好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比如,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它是开放的体系。这本书就是按照开放的体系的言说方式写出来的。又比如,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这是马克思主义跟其他西方哲学思想不一样的地方。马克思是把理论问题放在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他有两个维度,一是思想史的维度,二是历史的维度。只有把这两个东西做通了,才能把马克思的东西说清楚。做马克思研究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读当代史、技术史等,理解这些东西以后,才可能从生活本身当中去理解理论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真正沟通起学理和历史。这种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也是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再如,马克思主义带有理想性的维度。一个理论如果没有理想性的维度,是不可能真正吸引人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它的理想性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特点相结合,是这本书所讲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命题实际上是一个命题。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开放的,正因如此,它才能行;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个组织化的机构来执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它在实践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这个展现过程里融入了很多我们国家自己的特点和东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就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只有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每个命题本身才有可能获得它的巨大历史和理论价值。

        朱安东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不能分开的。回答这些问题,牛先锋教授首先抓住了关键的一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它不是仅适用于一个历史横断面、一个时代切口,而是能够贯通从原始社会到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社会,并且对未来社会也有符合逻辑的各种设想。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早期的欧洲工人运动由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而且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再到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等,确实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图景。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如果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世界又是什么样子? 如此,我们不得不感佩马克思主义之伟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不是封闭的、教条的体系,是开放的体系。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套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但是要想真正解决具体问题,一定要把它与具体历史时代相结合,与具体国情相结合。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世界,在很多国家好像“不太行”,这与那些国家相关的组织和人有密切关系。比如,印度至少有三个共产党,它们在名字上没有太大区别,事实上也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它们坐不到一块开会。这与大的历史背景是有关系的,与它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特性等也有关系。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只要我们没有实现共产主义,在一轮一轮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会自发成长起来,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某些国家来说,恐怕是大乱局甚至是大危局。习近平总书记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来形容,他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新的伟大斗争。在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我的理解中,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面临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

        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

        写作和出版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同时,把艰深的道理说清楚也是特别辛苦、特别难的。牛先锋教授先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然后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后谈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在回答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问题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中国和世界的结合,在讲深、讲透、讲活、讲全、讲准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徐斌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从理论来讲,它要求回答者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向以及对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理解。从实践来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牛先锋教授这本书体现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本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它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不断开放、发展的创新理论,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将理论的阐释和实践的真理性的彰显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第二,体现出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是去掉细节后的规律性的、本质性的、必然性的联系,同时逻辑又蕴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具体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实践。

        第三,体现出实然和应然的一致性。这本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对规律的把握和揭示、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呈现在实践中的成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实然。同时,这本书在阐释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应然,强调了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实状况的现实运动,在现实的改造中趋向未来的方向和指向。

        第四,体现出中国和世界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不是在个别的国家中实现的,而是指向整个人类的未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视野。

        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一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原著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读原著是个辛苦的活,但对于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避免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二是要关照现实。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当代中国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制度的变革,能够充分地显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活力。三是要把握规律。四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坚定信仰,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它,在理论研究中谦虚地钻研它,一代一代把它加以深化、发展和传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