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务本”与“自救”:全民阅读中的出版业

    聂震宁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06 版)

        聂震宁

        █要激发全社会的读书热情,需要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出版业是责无旁贷的。出版业首先是一种文化事业,与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紧密相关,对社会各种群体的精神文化、日常生活有着直接作用。作为一个有公益精神的出版社,有责任帮助读者读到好书,要千方百计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关注图书、了解图书,让他们感觉到“好书不读还真是可惜”。

        █古人曾用“寒窗苦读”来描绘读书情境。其实,全民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活动,还需要“广场式阅读”,需要“你读我读大家都来读”的“从众阅读”。书博会带给大众的就是“广场式阅读”和“狂欢式阅读”,这样的阅读与“寒窗苦读”结合起来,才可能使得书香社会建设充满活力和内驱力、感召力。

        人类社会的阅读永无止境。开展全民阅读乃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中国的全民阅读活动正行进在开展与深化的路上。为了深刻认识社会阅读危机从而居危思变,为了回望来时路从而振奋精神,更为了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中树立信心、推广经验,安徽教育出版社盛情邀约我合作,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启之时,一起努力,做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中国全民阅读纪事》(本书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24年3月出版),向广大读者讲述我们生活中“有书香的地方”。我知道自己已年逾古稀,恐力不能逮,然而由于多年来投身于全民阅读已不能自拔,对这一选题一直牵记不舍。终于,2023年阳春时节,我把亲友们的担忧与劝阻轻轻放下,开启了自己的“书香中国万里行”——迈开自己已经不再强健的双腿,去往祖国的天南海北、高山大川、城镇乡村,去寻访全民阅读活动中点点滴滴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寻找一个又一个“有书香的地方”。

        在中国,第一次正式发出社会阅读危机警报的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当时称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自1999年起,该机构开始发布“全国国民阅读年度调查报告”,起初为两年发布一次,后出于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社会上普遍感到的阅读危机,从2007年起调查改为一年一次,一直持续至今。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首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18岁以上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所谓国民图书阅读率,即指调查人群中每一年度接触过一本书并能说出该书书名的人数占比——显然,能说出书名未必就阅读过那本书。这项指标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可是,这项指标在2001年下降到54.2%,2003年继续下降到51.7%,2005年更是下降到48.7%,于是媒体一片惊呼:我国国民阅读率跌破50%,有一半人一年365天没有接触过一本书!尤其是,调查中表示没有阅读习惯的国民多达95%,也就是说,只有5%的国民具有阅读习惯——不少人开始反省自己是否还算得上是5%里面的读书人。

        进入新世纪,我国各地相继开展全民阅读;进入新时代,全民阅读则成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新时期出版业提倡弘扬韬奋精神,而韬奋精神的核心理念就是“竭诚为读者服务”,这是著名的爱国者、现代杰出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响亮口号。“竭诚为读者服务”,从业之初,我认为这是出版业的务本之道,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社会阅读危机,我开始意识到,这也是出版业的必由之路、自救之路。

        一位当代文化大家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文化建设,读书是第一位,出版是基础。

        诚哉斯言! 一语中的!

        “读者大会”的由来

        在出版业从业40余年中,我提出过一些得到过同人和读者夸赞的选题和活动创意。至今我自己最看重的创意之一则是举办全国书博会读者大会。

        2007年3月,我和30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上联署提出《关于开展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的提案。作为一个出版人,我开始思考怎样在全民阅读中发挥作用。2007年4月,在重庆第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主题论坛上,我发表了《全民阅读与我们》的主题演讲,主动反思出版人在社会阅读危机中的责任和应有作为。

        2008年4月,在郑州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我率领中国出版集团举办首届读者大会。

        出版机构举办读者大会,可以说是一个独创。

        首届读者大会现场氛围相当火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携新婚妻子翁帆出席,引起巨大轰动。后来荣获“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接受访谈,妙语连珠,倾倒全场。《正说清朝十二帝》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登台亮相,风度儒雅,惊艳全场。周大新、李佩甫、邵丽等一众河南籍作家与河南青年读者现场近距离交流,引起阵阵欢笑和掌声。首届读者大会取得很大成功,成功的佐证就是读者兴奋度很高,现场许多读者争相上前,以至于主办方工作人员紧急请求增加保安人员。

        自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之后,读者大会就被列为历届书博会组委会常设重点项目。每一届书博会读者大会总要吸引大量读者参与,许多著名作家如王蒙、张贤亮、莫言、张炜、贾平凹、梁晓声、迟子建、曹文轩等的出场总要在会场上引起轰动。

        举办读者大会,这个创意来自2008年年初我在家观看美国NBA球迷大会的电视转播时的灵感闪现。当时我想,出版业面临社会阅读危机,调查结果显示,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可不可以搞一个类似球迷大会的读者大会呢? 如果能把读者大会弄成读者嘉年华,吸引更多读者亲近作家、亲近图书、了解图书,形成大众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岂不是推动全民阅读的一个举措吗? 我给中国出版集团刘伯根副总裁打电话,他负责书博会集团参展工作。我跟他说起这个创意,立刻得到他的响应,他当即表示两个月后的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就办。接着我们跟全国书博会举办地的中原出版集团、河南省作家协会联系,他们也都表示愿意参与主办,这才成就了首届读者大会这一创举。

        对于首届读者大会,出版业内大多数同人都认为这是出版业宣传营销的一个重要事件。而事实上,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大大溢出书博会和出版业,成为正在渐次兴起的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创新内容。

        举办读者大会,提倡为读者服务,有人说是独创,也有人说是首创。从我国现代出版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为读者服务方面,读者大会也许在做法上是独创的,可是在精神理念上,绝对不是首创。我国出版业一直都在宣传、弘扬的韬奋精神,其核心理念就是“竭诚为读者服务”,服务读者早已成为我国现代出版业的优良传统。

        也需“广场式阅读”和“狂欢式阅读”

        1999年,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任上,曾经提出过出版社“全国书市战略”。因为当时对于一年一届的全国书市,业内已经有不少人缺乏投入的热情,总有应付之意。我在出版社提出,全国书市有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价值,那就是直接服务当地读者。对于一座城市以及它的周边地区的广大读者来说,书市是一个盛大的读书节日,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出版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大量的终端读者直接沟通,将相关的图书信息发送给特定的读者,并能得到来自读者的即时反应。

        我要求人文社宣传营销人员要提前来到每一届全国书市举办城市,在书市开幕前两天在举办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提早给广大读者提供有关书市的信息,这样可以避免书市开幕后书业新闻发布拥挤不堪,导致我们的新闻被淹没。这不是争抢新闻先机的问题,而是出版机构选择好自己的宣传对象,从读者出发确定宣传策略,达到推动和引导当地读者阅读的目的。

        从1999年第十届长沙全国书市起,每一届全国书市开幕之前我都要带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事提前制订书市参展方案,以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宣传设计和活动筹备工作。首先还是要有新书、重点书,同时要有相当数量的动销品种。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都保持着近2000种动销品种展示给读者,每一次展示都必然有出版社的“看家书”《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红色经典文库”等,后来又有了“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和“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丛书等。一时间,人文社的展位上常常人气最旺,时有“人满为患”之状。

        从2007年起,全国书市更名

        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突出了交易和零售功能。当时我在中国出版集团总裁任上,给集团制订的目标是:集团所属出版机构要充分利用每一届书博会,近距离地直接服务读者,给主办城市以及它的周边地区的广大读者留下鲜活的印象和难以磨灭的记忆。一年一度坚持下去,多年后,出版社和出版集团必将获得更加广泛、牢固的读者群,不断在全民阅读中发挥推广和领读的积极作用。

        全国书博会已经办了31届,我还没有发现哪个城市的人们不爱读书。要解决社会阅读危机,需要激发全社会的读书热情,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出版业是责无旁贷的。出版业首先是一种文化事业,与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紧密相关,对社会各种群体的精神文化、日常生活有着直接作用。作为一个有公益精神的出版社,有责任帮助读者读到好书,要千方百计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关注图书、了解图书,让他们感觉到“好书不读还真是可惜”。

        古人曾用“寒窗苦读”来描绘读书情境。其实,全民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活动,还需要“广场式阅读”,需要“你读我读大家都来读”的“从众阅读”。书博会带给大众的就是“广场式阅读”和“狂欢式阅读”,这样的阅读与“寒窗苦读”结合起来,才可能使得书香社会建设充满活力和内驱力、感召力。

        全国书博会是每一个举办地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广大读者的节日。全国书博会举办之后,当地人民多年后还会记得这空前的读书盛况,有的城市后来还把这个日子确定为城市的读书节日。如果我们国家很多城市都形成了高涨的读书热潮,岂不是书香中国建设的好事情!

        “破圈”服务阅读

        出版社开办阅读讲堂,多方服务读者,网上有人将之戏称为出版社“破圈”。网上有解释,“破圈”是指一种新连接,是一种文化现象,泛指更多主客体发生连接,产生新的关系,丰富价值网络;改变内容生产、表现方式,重构价值结构。而今似乎很多行业都在“破圈”。

        出版业为全民阅读提供服务,就像是在“破圈”;出版人做起了图书馆行业的事情,令人感动!

        服务读者、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于出版业来说,既是公益行为,也是营销活动;既是务本之道,也是自救之路。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此,更主要的还是务本之道,是公益。

        开展全民阅读的呼声渐次高涨,可是一年又一年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是数字阅读在发展。统计结果显示,图书销售虽有些微进步,可并不能振奋人心。众多只专心做书的出版人不得不对全民阅读重视起来,许多大社名社和出版集团在阅读推广上开始发力。

        在出版行业几十年,我看到过全国众多出版机构开展阅读推广的热烈景象;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服务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出版社,以及许多知名杂志社,都在全民阅读中有或多或少的作为。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我做过社长兼总编辑的地方。我不曾料到,多年后,在全民阅读热潮中,出版社那个老旧后楼的4楼,那个水磨石的地板,四墙落白,里面摆着一大堆几十年前流行过的红色钢架折叠椅,一副老国企模样的大会议室,居然成了新时代首都北京最时尚的青年文学爱好者经常云集的地方。那里不定期举办的文学讲座,近10年来一直深受追捧。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9月开办的“朝内166文学讲座”(2021年前称为“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一开场就形成盛况。第一讲由英美文学专家陆建德主讲“菲茨杰拉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现场观众爆满的热烈景象完全出乎主办方的意料。其后,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的单场直播观看量接近百万,获得良好的全网宣传效果。讲座自2013年到2024年1月,共举办了158期,一直都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覆盖面很广。这个讲座以业内知名品牌栏目的身份,已经走进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和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受到热爱文学的读者的追捧。

        2022年11月16日,商务印书馆邀请我参加“为中国未来而读——2022阅读行动研讨会暨《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出版座谈会”。这一邀请让我略有点诧异,我一直为《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做准备。温儒敏教授是我在北大中文系上学时的授课老师,老师出版新书,作为学生的我是要前往发表感想的。可是收到的请柬却在出版座谈会前赫然标注“为中国未来而读——2022阅读行动研讨会”,我心里略有些纳罕,心想自己离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岗位十多年了,对商务印书馆的新举措不曾了解也很正常。

        研讨会开得很顺利,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主题是“让校园阅读有趣有效”“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代文学生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苏立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中国教育报》常务副总编辑张圣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温儒敏在研讨会上分享创作经过。那天出席研讨会的人有很多,有朱永新、吴义勤、孙绍振、陈平原、陈晓明、李洱、王本朝、陈国恩、吴晓东、倪文尖、张洁宇、姜涛、马兵、王本华、何杰、季剑青、陈艳、路杨等,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会并发言交流。据说历年参与阅读行动研讨会的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近10万人次的网友通过商务印书馆和《中国教育报》的相关平台观看了会议直播。

        原来,“为中国未来而读——阅读行动研讨会”已经举办了10年。自2013年开始,商务印书馆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阅读推广中心每年暑期选取一个省,聚焦一个主题,形式为主旨报告、专家讲座、公开课+课例研究工作坊、分享交流等,线下加线上,会期为2—3天。2013年9月13—15日,在安徽宣城中学,“为中国未来而读——阅读行动研讨会”拉开序幕,邀请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北京大学教授章启群等作专家讲座,开设阅读示范课,举办阅读论坛。

        此后,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先后在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宁夏银川、吉林长春、贵州贵阳、北京等地举行。研讨会不只是在语文教育圈产生很大影响,还吸引了其他学科老师、教研员的积极参与。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近百万。

        我还从顾青那儿了解到,研讨会与商务印书馆教育类图书深度绑定,在主旨报告、工作坊、交流等环节,嵌入商务印书馆重点图书,带动了重点图书销售。用出版业的常用说法,研讨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甘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点·线·端+全民阅读”立体服务网络,以甘肃省新华书店为中心,以市(州)、县(区)新华书店为分支,以“读者小站”和城市社区、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读者书房、阅读空间、读书角、自动售书机以及读者乡村文化驿站为末梢。

        这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点·线·端+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2022年,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宣部发布“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仅有15个项目入选,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点·线·端+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赫然在列。

        甘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点·线·端+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项目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读者小站”。一听到“读者小站”,我立刻联想到甘肃的《读者》杂志,就觉得亲切。这份名刊在数十年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经久不衰,以至于甘肃省委决定用“读者”命名甘肃省的出版集团,成立了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8月,我们参观了设在兰州市西固区金城公园内的一家“读者小站”。金城公园是兰州市唯一一个五星级的市民公园,把“读者小站”建在这样的地方,既可以促进旅游,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兰州市西固区政府的一位同志告诉我,自2018年起,兰州市西固区一共建了8个“读者小站”,是由西固区政府跟甘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西固区政府投资很大,这些用房都是政府免费提供,明确只能用于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区政府不仅免费出用房,水费、电费、暖气费也都由政府买单。出版集团运营,负责盈亏,还有一套考核办法。总之,“读者小站”的宗旨是成为街区公共文化空间,形式是文化沙龙,功能包括阅读、文化消费、文化活动、人际交往平台等。5年时间过去,8个“读者小站”,一站一特色,各站有不同的活动,已经深入到西固区的人民群众当中。

        金城公园里的“读者小站”外面是个院子,紧邻一座湖,湖边垂柳依依。有湖有景,可以看书养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马总说:有的城市搞书城之城,也令我们佩服。我们兰州就有一个大书城——西北书城。城市条件不一样,不能到处搞书城,我们就搞“读者小站”,“读者小站”讲究的是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有趣味。城市街区里有各种公共空间,麻将馆是公共空间,棋牌室也是公共空间,那是娱乐空间。而我们的“读者小站”,就是公共文化空间、全民阅读空间,它的功能、它的作用、它发散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建在社区里面的“读者小站”,一定要有温暖感、家园感、舒适感,要有阅读高雅感、阅读怡情感。

        当然,“读者小站”不是只追求形象,最终还是要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我们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跟区、县政府合作,然后交给集团所属的省新华书店运营。省新华书店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来做,按照事业化加企业化的模式来做,这样才可能得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西固区政府的同志说:新华书店来运营,做得很活。他们特别注意组成信息社群,用社群运营组织活动,做分享,聚集用户,流量变现,其他的商业要用“读者小站”的流量。他接着说:原来这个地方开餐饮,区委书记说不开了,一年40多万元租金政府不要了,拿出来给市民做全民阅读服务。

        我说:全社会都应该这样来想。往长远看,区委书记的这个思路是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宁可放弃40多万元的租金,也要推进书香社会的建设,使得民族精神更加厚重深邃,这才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思路。

        2023年6月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在北京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我应邀出席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创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和新华出版社倡议发起的“山水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两家出版机构聘任我为“山水阅读”推广大使,聘任新华社记者张扬为“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推广大使,正式宣布启动“山水阅读”品牌LO⁃GO征集、漓江驻地创作计划。

        两家出版社倡议发起“山水阅读”,令我怦然心动。我们稍微注意浏览古代中国画中的读书绘画,就会发现,我国古代有许多直接命名为“读书图”的画作,它们多见于中国画的大宗——山水画。画面以山水为主,以读书的人物、场景、气氛衬托山水的宁静和空灵,如元代王蒙的《春山读书图》、元代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元代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即为其中的代表作,体现了古人对读书环境的高度重视。新时代出版人将生态建设与出版、阅读联系在一起,实在是对出版选题的一个有意义的扩展,是对阅读文化的一个有意义的提升。被邀请担任“山水阅读”推广大使,我不只感觉到这是一份荣誉,更意识到这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不断改善、优化国民阅读环境,这是书香社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山水阅读”活动启动之后,两家出版机构先后举办了“跨·阅”文化沙龙、“山水清音”——漓江渔火名家朗诵会等多场活动,受到众多读者喜爱,引发热烈反响。新华出版社主办的“新华荐书”发起“山水阅读”线上线下初选,在众多出版社参评的数百部新书中推选出“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10部好书,并在网上发布了书目。

        2023年10月28日晚间,山水音乐诗会暨2023年度“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发布礼在秀甲天下的桂林城一个宽阔的绿草坪上举行。桂林因山水而扬名,因历史而厚重,因文化而隽永。山水音乐诗会暨2023年度“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发布礼将阅读、民谣、诗歌、朗诵、音乐等多种元素相融合,吉狄马加、张抗抗、西川、欧阳江河、张清华、刘文飞、高兴等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人、编辑、音乐人与闻讯而来的众多读者在草坪上诵诗咏歌,在清风朗月下品读优秀作品,以美好诗文致敬山水美景。观众中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在晚会上从头至尾都是兴致盎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领导说,他们希望打造一个文旅融合型全民阅读项目,在桂林全力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背景下,将桂林的文化阅读资源与旅游资源打通,推动文旅跨界联动融合。倡导山水之间的艺术人文阅读,让阅读书籍、阅读城市、阅读山水理念互通,通过讲座、研讨会、书展、评奖、征集等活动形式,把音乐、艺术、电影、图书、旅行、游学、展览、创作等融合在一起,在山水之间上演一场泛阅读的嘉年华,推动阅读的方式、形态、模式的创新,倡导构建一种山水之间的阅读美学、生活美学。

        如上出版机构,显然都是从出版业中“破圈”运营的典范。是为了营销吗? 但似乎很难计算投入与产出。是为了践行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吗? 可是也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后面会有正当的经营收入。实际上,这些经营收入跟他们的投入实在无法匹配,几乎所有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的员工无不是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为己任地激情投入。说到底,还是回到我国出版业一直在继承与弘扬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韬奋精神上来。这是出版业的务本之道,也是出版业在社会阅读危机中的自救之路。

        (本文作者为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前理事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