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星火》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把焦点对准革命老区井冈山的一座普通小山村,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写出当地人民自新中国以来,为摆脱贫困而进行的艰苦奋斗,更写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当地人民走上富裕之路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反映了一个伟大时代的风貌。在今天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中,还很少有如此集中的视点,这部报告文学突出了“精准”特色。我以为,作品主题内涵有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调查研究是宝贵的红色文化。光明日报社调研组围绕着神山村的前世今生,就其地理方位、历史沿革、经济状况、社会关系、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等做了全方位调研,像解剖麻雀一样细致入微,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调研的功夫,也体现出作家深入生活的功夫,保证了作品的真实性、准确性、深厚性和思想性,为完成一部优秀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们党的至理名言。当年,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写下的《才溪乡调查》《寻乌调查》就是调查研究的典范。今天看来,调研是党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政治品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独有的思想方式和方法论。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来认识调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这个方法与红军时期的革命思想一脉相承,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是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生活的内生动力。《神山星火》写出了老区人民的优秀精神品质。红军在井冈山斗争三年多,井冈山人民又坚持了二十多年,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神山村属茅坪地区,当地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仍然相信党、相信红军,熬到了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老区人民与贫困做斗争,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老区人民是有一股硬骨头精神的,我们称之为井冈山的精神,人民的精神。今天,这种精神已经化为我们党和人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这样的思想基调下,作品讲述了几代村党支部书记的故事。他们抓住神山村发展的主要矛盾,一定要修出一条路来,才能摆脱贫困。这方面,村民们教训是深刻的。本来他们已经利用深山资源,很好地种菌草,种蘑菇,但因为路不通,运输难,商家不收购。他们不怕苦,用肩挑,穿山越岭,可是到山外蘑菇不新鲜了,商家还是不收。就这样,眼睁睁看着那么好的扶贫项目付诸东流。所以他们认定,无论如何要修路。2002年底,神山村是整个井冈山市最后一个没有通公路的村落。驻村工作组组长黄承忠带着大家,终于开出一条通往富裕的道路。
第三,“总书记来到咱身边”一节,是作品的华彩乐章。作品每一个部分都写得很精彩,一个个故事动人心弦,而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看望大家的情景,写得最动人,构成了作品的华彩部分。这是神山村的高光时刻,也是作品表达得最为抒情的段落。作品描述了2016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与群众一起备年货,气氛温馨欢乐。总书记到烈属左秀发家的空地上,跟群众一起打糍粑,跟农民聊家常,出主意,鼓励大家,要过上好日子,还到左秀发家里,看他的大儿子左香云用电脑给竹筒雕花。离开左秀发家,总书记又走上山头,看望离村子较远的彭夏英家等等。许多细节一展开,人民与领袖之间那种亲切融洽的关系跃然纸上。以如此细腻的文字记录总书记的访贫问苦,体现出强大的主题价值和文学价值。
第四,作品从“为红军烈士寻亲”开始,转向讲述为红军烈士寻找亲人的故事。这是当代人对红军英雄的致敬和思念。但是做起来特别难。红军在井冈山三年多,牺牲烈士近五万人,而且时隔近百年。行动从神山村的红军墓入手,开始漫长而繁重的寻亲之路。因为现代高科技DNA技术的介入,使“寻亲”的策划变得可行可操作。这项技术实行起来其实也很复杂,条件要求也很高,但终于有突破。黄渭波烈士的亲属找到了,他的英灵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虽然还有许许多多艰苦的工作待做,但这突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寻亲行动看上去只是我们祭奠英雄的一种延伸,其实具有“党史”的意义,蕴含宝贵的社会文化精神价值。我们不仅在思想道德高度学习党史,而且可以借助高科技的力量更深刻更丰富地认识党史。不仅富有历史意义,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相信“寻亲”会上升到国家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来,成为一个国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