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学界高度评介《蜀石经集存》出版意义和学术价值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08日   02 版)

        本报讯 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蜀石经集存》新书发布研讨会”日前在浙江杭州举行。

        《蜀石经集存》系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石经文献集成”系列成果之一,也是202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该书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然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从出版角度对《蜀石经集存》作了介绍:“这是首次对现存蜀石经残拓进行全面系统的汇编影印出版。采用原大原色,高度还原底本原貌……从选题立意、底本选择到编纂编校、排版印制,都贯彻了行业最高标准,最终呈现的是一部高质量、有深度的古籍整理作品。”

        虞万里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经学文本特别是石经文本的研究。谈到蜀石经的价值,他说:“在经学文本学上最重要的,是汉代的熹平石经、三国魏的正始石经、唐代的开成石经和后蜀的广政石经。蜀石经因为承袭唐代大和经注写本,保留了不少写本时代的字体和款式特征。在写本基本荡尽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能够看到蜀石经残石和宋代拓本,可以和敦煌写本作比较,推想大和写本面貌,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与会专家围绕《蜀石经集存》展开深入研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教授指出,蜀石经的刊刻历时230多年,在中国石刻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蜀石经的刊刻,正处于自写本时代到刻本时代的过渡时期;蜀石经拓本只有内府一脉单传,使得历代藏家更加视若珍宝;民国时期的藏书家刘体乾曾广邀名士为其所藏蜀石经残拓进行题跋,留下了大量“阅读史”材料……这些,都使蜀石经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发表视频致辞。他以此次出版的《蜀石经集存》所收《春秋经传集解》昭公二年残片,对勘陈宗彝木刻本(此本亦为《蜀石经集存》所收录)的讹误,以此个案分析,强调了蜀石经宋拓残片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才教授认为,《蜀石经集存》的出版,在金石碑拓的整理影印、古籍保护、古籍深度整理、金石鉴赏等诸方面,都堪称典范。南京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指出,蜀石经的刊刻时代,正处于新儒学建构的时期,十三经补全、《孟子》入经均在其中有体现,故而蜀石经可视为儒家道统建立的一个重要见证,亦为中唐以后经学世俗化的印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