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龙
从教育信息化到数字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走过了一条不断深化探索的实践历程。现在,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一
我国基础教育启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来,各级政府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学校的信息化设备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的看来,教育信息化依次走过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的普及阶段。通过课程普及,让所有的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都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及相关设备,能灵活使用相应的软件,拥有信息技术的基础素养,为他们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二是信息技术硬件的建设阶段。主要包括:和互联网相链接的校园光纤、无线网络、学校服务器等校园信息路网;电脑、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多媒体系统和教室等在内的各种设备终端;支撑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数字化设施;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等资源平台。三是信息系统集成阶段。主要体现在校园网的整体架构上,包括:管理系统的集成,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系统集成,教学资源的数据化处理系统等。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各类数据都能进行及时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与系统集成网络平台相匹配的,是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四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阶段。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重塑教育环境和教学流程,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助力学生更健康快乐地开展学习。
当然,不同的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整体划一的。目前大多数的学校仍处在二到三之间的发展水平上,只有少数学校实现了第三阶段的发展。
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融入学校教育,但没有对传统教育产生本质性的影响,李永智院长总结了其中的缘由,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盲人摸象。很多变革实践就像盲人摸象那样,仅仅围绕着局部进行探索,未能把握信息化与教育融合的全局。二是叶公好龙。表面上对教育信息化很热衷,但内心里其实比较抗拒,说得比做得多。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往往就事论事,局限于眼前问题的化解,缺少整体的规划和推进策略。
从学校的层面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四种异化:一是技术驱动的异化,总是超前追逐最新的技术,很少考虑其实用性;二是设备驱动的异化,过度配置或迭代更新设备,很多设备利用率不高或没用几次就被淘汰;三是概念驱动的异化,热衷于打造缺乏实质内容的概念,没有在促进教育深度变革方面深入探索;四是利益驱动的异化,被各类企业或机构所裹挟,缺乏自己的主张和价值判断。
李永智院长认为,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并没有实现常态化,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还是基于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一直处于量变之中,没有达到质变。现在应该是“质变前夕的教育信息化”。
二
在人类历史上,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技术,都开创了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从文字的发明到印刷术的出现,从黑板的发明到社交媒体的普及,这些重要的技术一次次改变着教育的生态。现在,数字技术再次成为变革教育的重要技术力量,将在教育理念、体系结构、教学范式、教育内容、教育治理等多个维度助力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人工智能将重构学习的场域,系统性建构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新生态,教育的重心将从国民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着力打造人人可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模式。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学范式将走向私人定制,何时学习、在哪学习、学习什么内容都将由学习者自主安排,人工智能以伴随式、无感知、守伦理、保安全等方式,全方位地采集教育教学的内容数据、行为生理数据、环境数据,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数据,提升教学全流程指导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数字教育将着力推进课程内容的整合,改变传统教育知识与知识割裂、知识与生活割裂、知识与经验割裂等弊端,突出核心素养培育的育人目标,强化课程意识,突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综合运用各类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问题研究、多样性创新应用以及快速变迁的工作场景中提升灵活运用各学科领域知识和能力的本领,在融会贯通多学科视角下提供适切的问题解决方案,着力从分裂、封闭、僵化走向融合、开放、灵活。
数字教育必然要构建全新的数据治理体系。其本质是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主要手段,以信息数据为核心要素,将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应用于教育管理全过程,对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和教育服务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系统性功能重塑和流程再造。其要义是提高教育管理效能,促进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精准化、决策的科学化,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李永智院长认为,数字教育将助力教育从资源共享到教学范式创新、从师生关系重构到教育流程再造、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到全社会知识资本深度开发。数字教育将全方位赋能教育变革,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革命性重塑教育新范式,系统性建构教育与社会关系新生态,推动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三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是着力提升人的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人在数字化时代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数字交流的能力、数字内容创造能力、数字安全意识、数字化问题解决能力等。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核心。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主导者,伴随着各类数字设备和软件逐渐融入校园生活,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成为新时代教育的迫切需求。要培养具有数字意识、数字化逻辑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共同体责任感的数字公民,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具备这样的数字素养。要从强化数字化意识、聚焦数字化应用、增强数字化责任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以推动教育教学范式的创新发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当然,教师要始终明白,决定未来教育质量的是教育而不是技术,技术是辅助教师工作的,技术可以让平庸的教师无所适从,技术也可以让出色的教师如虎添翼。
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是目标。当今世界,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必须具备数字素养,才能适应和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本身对数字技术就有很强的敏感性,这是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优势所在。我们要避免把数字技术看成是洪水猛兽,设法让学生避而远之的做法,探索把现实生活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重要载体,给学生创设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数字环境。
未来已来,数字化正在推动教育从量变走向质变,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