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业内专家座谈“科技史经典译丛”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24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科技史经典译丛”出版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赵猛在会上致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柏春教授介绍了“译丛”策划缘起。众多科技史学者、出版专家围绕世界科技史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及“译丛”的意义和价值做了深入交流。

        “科技史经典译丛”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世界科技史研究室、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策划、实施的一个科学史图书翻译出版项目。“译丛”旨在遴选国外优秀科技史论著翻译成中文,以服务于我国科技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并满足相关人士和一般读者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的需求。

        “国际学界对科技史的关注和研究已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学术成果浩如烟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翻译过一些国外科技史论著和经典科学文献,但还远远不够。与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相比,国内对世界科技史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可以说,我们对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及相关问题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国际科技史学界的同行。我们希望‘科技史经典译丛’的出版能够为改变这种状况贡献绵薄之力。”张柏春表示。他介绍说,“译丛”将重点关注普遍获得国际同行好评的力作;着力遴选有助于国内学者更新知识或了解国外同行新探索的著作;除了英文论著,特别关注以法文、德文、俄文等语种出版的成果;与国内已经翻译的作品形成互补,以弥补我们对世界科技史了解的薄弱之处,等等。

        与会专家学者对“科技史经典译丛”的问世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大明、清华大学教授冯立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孝廷等认为,从“译丛”已出图书和将出选题看,这套书体现出对前沿性、专业性、多样性的追求,填补了国内世界科技史研究和出版的一些空白,对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将有较大促进作用。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北京大学教授周程等指出,虽然现在机器翻译盛行,但还远远无法取代高水平的人工翻译,对翻译工作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激励。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王利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则从出版角度为“译丛”的工作建言献策。

        “科技史经典译丛”目前已出三种:《科学与知识的历史》书写从文艺复兴至今的科学与知识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突破“科学革命”范式,强调科学发展的连续性、渐变性;《ENIAC在行动:现代计算机的创造与重塑》是对第一台现代计算机ENIAC的历史全面、细致、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威廉·西门子传》是兼有企业家、工程师、科学家多重身份的威廉·西门子的传记。“译丛”正在进行中的选题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漩涡动力学》《欧洲中世纪技术史》《工程师伽利略》《与境下的技术史》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