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呼延云:推理小说从“至暗时刻”到本土化蜕变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10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丁杨)从事创作近二十年,陆续推出《嬗变》《空城计》《扫鼠岭》《黄帝的咒语》等侦探推理小说作品的作家呼延云,日前在京与同为推理作家的赵婧怡对话,从他的代表作《黄帝的咒语》(新星出版社2024年版)谈起,深入交流侦探推理小说写作背后的甘苦,特别是遇到某些困境的“至暗时刻”。

        曾经是媒体人的呼延云进入推理小说写作这个领域时已过而立之年,优势在于他此前的人生阅历与媒体视野,这使得他在创作初期有过相对顺利的阶段,接连问世的几部作品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市场反响,但他在寻求转变和突破,希望开拓出带有中国本土化色彩的“本格派”与“社会派”兼顾的推理小说之路,《黄帝的咒语》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在《黄帝的咒语》中,呼延云虚构出“断死师”这一职业,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神秘元素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叙事层面与故事内涵也在前作基础上有所推进,但在这部作品的创作、出版过程中,他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他反思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写作方式,用“谁活着谁就看得见”这样的话激励自己,令这部作品最终得以与读者见面,也实现了个人创作的“嬗变”。谈及这些话题,赵婧怡分享了自己在推理小说写作中遇到的情况,那就是“自己觉得不错,但读者认为不太理想”。她的处理方式是针对写作过程中的新想法,质疑自己,想象读者怎样看待这样的想法,这某种意义上也是写作的“至暗时刻”,但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现代推理小说这个概念是舶来品,作为中国作家,呼延云非常在意创作上的本土化色彩,他认为,“推理文学的发展像一条河,影响河流流向的,不是汇入其中的水,而是它最终的目的地。如今中国所有推理小说作家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让这种类型文学在中国扎根生长、发展壮大”。赵婧怡则表示,所谓推理本土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作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即使有时在创作上存在模仿国外推理作品的情况,但扎根于骨子里的不变的东西还是会有的”。至于灵感,赵婧怡说,优秀的写作者一定是被内心的某种情感驱动才写出作品,而呼延云在写作前会思考怎样的情感能引发读者共鸣,进而把这种情感写出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