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刘成国新著重估王安石新学地位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03日   02 版)

        本报讯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教授刘成国著《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以下简称“增订本”)2023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宋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引发广泛回响。3月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协办的该书座谈会在沪举行。

        据刘成国介绍,《荆公新学研究》初版(下简称“初版”)来自其博士论文与博士后出站报告,“这本‘少作’除了义理阐释不免粗糙、流派研究稍显单薄之外,还有两个不得不作增订的问题:一是几乎没有涉及新学体系中的道家成分,而是偏重于佛教的影响;二是关于新学历史地位的表述受《朱熹的历史世界》影响很大,这是一个以理学为发展终点与价值评判标准的认识,有必要再做检讨”。“初版”问世18年以来,刘成国相继完成《王安石年谱长编》《王安石文集》两部书,又加之讲授宋代思想史的课程,自觉对王安石的理解更贴近历史语境,对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意图指向与书写策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较之于“初版”,“增订本”有较大的修订和增补,引用的文献倍增,观点亦有修正,其论述核心是新学作为宋代儒学的一支,有着与理学不同的发展方向——理学偏重心性,新学偏重制度。

        与会学者高度肯定“增订本”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方旭东认为,刘著延续了为王安石“翻案”的传统,对《宋元学案》的叙事有颠覆,同时也是对《朱熹的历史世界》范式的突破,在更高的层面,也可以视作对道学发起挑战,为新学争得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葛焕礼教授认为,刘著的一些考证颇为精彩,但“增订本”的论述立场对于王安石或仍有所偏向或回护,如驳论王安石经学学说抄袭刘敞的公案,或有更合理的认识和论证方式。葛焕礼指出,佛学与道家的因素是如何参与王安石的道体论建构? 新学与理学之间,除了新学刺激理学形成这一广为流传的说法,还有怎样的复杂纠葛? 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岩认为,从思想史研究来说,“增订本”具有示范性——没有完全陷入一人、一家的视野,而是着力还原当时思想对话场域中的众声喧哗。他关注到思想与权力的问题,提出新学是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问题,认为可由此展开对新学“近世性”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教授认为,“初版”是21世纪最初十年研究王安石思想的著作中最全面的一本,本身有较大的影响。“增订本”深入探讨了新学与道家的关系;对于新学是儒学、道家或者法家的争议,给出了功利儒学方向的有力论证;对王安石思想义理的剖析日益深透。方笑一认为,“增订本”关于新学与法家关系的论述尚比较有限,今后有必要加强。

        参加座谈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成玮、台州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张呈忠、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张宜喆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主持座谈会。         (彭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